港聞
難忘保住鐘表師傅小販牌 林定韻:接案不忘人性

【明報專訊】競爭法對大眾而言較陌生,擅長競爭法的新任資深大律師林定韻表示,本港《競爭條例》較遲起步,可從其他地區的案例學習,建立自己的司法體系。她認為向外界宣揚香港法治至關重要,形容某些案件判決「不會滿足所有人」,但本港法律制度整體運作良好,《普通法》仍是香港優勢。
從執業之路說起,林定韻笑言小時候對法律無太大憧憬,只是學業成績不俗,要在法學院和醫學院二選一,決定讀法律。她入行不久已接觸競爭法,2002年隨英國御用大狀、現任英國高院法官Peter Roth處理本港首批電訊供應商的訴訟。當年香港未有案例,她直言不知如何套用歐盟的法律原則,案件由零開始着手,甚具挑戰。
本港《競爭條例》2015年實施後,她在首宗官司代表競委會出庭,漸漸累積經驗。比起歐盟和美國,她說香港競爭法較遲起步,但香港可汲取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優點,建立自己體系,例如歐盟重視單一市場,香港的市場規模則較細,不會照搬案例。
擅長競爭法 信仲裁在港具發展潛力
林定韻亦擅長仲裁服務,她提到近年有內地企業不熟悉普通法制度,會委聘香港大律師仲裁商業糾紛,為新晉大狀提供機遇。她稱仲裁案件日程較緊迫,所需的基本功與民事訴訟一樣。談及香港與新加坡爭做亞洲爭議解決中心,她認為雙方各有優勢,香港有雙語人才和財產保全措施等,「從競爭法大律師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有良性競爭,會令兩個城市更加創新和進步」。
她特別提到,競爭法仲裁(用仲裁解決反競爭行為)在港發展潛力不少,企業可以保密解決爭議,避免公開賠償額,讓其他公司仿效。她認為香港可與時並進,釐清相關法律框架。
踏入法律界廿六載,林定韻接手的案件有的牽涉金額龐大、有的法律爭議新穎、有的廣受傳媒關注,她最難忘是透過案件改變他人命運。她曾為客戶成功爭取判處緩刑,保住其生計和專業資格,亦在擔任公職時協助保留鐘表師傅的小販牌,「這些案件不會變成頭條新聞,(但)對我來說最有意義」。她提醒自己接案之餘,也要記住人性元素,嘗試回饋社會。
創競爭法聯盟分會 「向國際解說港况」
林定韻2019年創辦國際競爭法聯盟香港分會,她說初衷是向國際法律界解說,香港法制仍穩健;面對外國同業疑問,她有責任說出香港實况。近來不少案件判決掀起議論,她指某些判決不會滿足所有人,「有人非常贊同,有人意見相反」,但法庭判決書均公開發布,外界會明白裁決理由。
她強調香港法制整體運作良好,民事和商業法排名仍在高位;比起人才流失,更有「人才流入」她所屬的大律師事務所。她寄語年輕大狀把握香港獨特優勢,全力以赴應付案件。
(3資深大狀專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