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駐京周記:曖昧Homebar走紅 投資容易無監管?

發佈於

【明報專訊】Homebar又稱「家庭小酒館」,近兩年流行於北上廣深等內地大城市,引起愈來愈多關注。

欠營業資質 有變約炮場所

「家庭小酒館」前身其實是「轟趴館」,比起轟趴(Home Party)館更熱鬧的氛圍和遊戲體驗,小酒館多了些品酒聊天的社交場景,也給了更多陌生人彼此熟悉的機會。例如,北京很多相親群都會組織在Homebar見面,桌遊、狼人殺、KTV等活動,配上小酒小菜,一個人200多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

除了這些有組織包場的活動以外,Homebar也對外營業,在小紅書搜索相關關鍵詞,就會發現很多城市的不同店舖,然而點進去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很多人表示,相比開在街道上的正規酒吧,這些小酒館很多沒有營業資質,還有的店舖主理人像「老鴇」,店裏有一些遊戲和活動都是在「打擦邊球」、「性暗示」。很多顧客並不是為了喝酒放鬆,而是去「約炮」(約陌生人做愛)。昏暗的燈光和鬆軟的沙發,配上酒精和煽情的音樂,小酒館秒變小酒店。

不過講究一點的Homebar要求審核顧客資料,也會走「老帶新」的路子,會初步篩選一些不像「正經人」的顧客。點開大眾點評的評論區,照片裏都是「潮人」和「網紅」打扮的年輕男女。他們圍坐在一起玩遊戲喝酒,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投資門檻低 年輕人熱衷紛效仿

在上海的Homebar逐漸成形之後,北京的Homebar如雨後春筍般開業。業內透露,短短幾個月內,朝陽區青年路商圈便湧現10多家新店。和酒吧相比,Homebar經營門檻低,只要租一個商住公寓或者loft,擺上有氛圍感的家具,再購入基酒和配酒,投資10萬元左右就可以開店。很多年輕人看到這種商業模式後紛紛效仿,Homebar這種有「都市麗人」屬性的店,也就成了「年輕人的第一家店」的首選。

如果分析Homebar走紅,年輕人對「社交」的需求成為標準答案。能花200多元喝酒、接受這種形式、玩一玩遊戲就熟絡的人,是思想開放的那一撥中產或白領年輕人。疫情之後大家對「情緒價值」的要求變得更高,小酒館這種沒有交友負擔的場地,成為年輕人追捧的「聖地」。然而,這種缺乏監管的場所一旦出現爭議事件甚至罪案,恐怕也是毀滅式後果。

駐京記者 王佩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