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魯東紅:糾偏錯誤二戰史觀 破單邊主義困局

發佈於

【明報文章】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鑑 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強調「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5月8日,中國與俄羅斯發表聯合聲明,再次強調要維護正確的二戰史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然80年的當下,為何中俄要反覆強調「堅持正確二戰史觀」?這一史觀背後的現實意義,又有幾何?

當前國際秩序面對多重衝擊,其深層原因,與二戰史觀的歪曲緊密相連——單邊主義抬頭,背離了二戰之後的多邊合作傳統;歷史修正主義蔓延,加劇了國際規則碎片化;排外意識形態復活,導致社會分裂。

部分國家的右翼勢力,通過各種手段模糊、扭曲二戰歷史;一些政客為了政治利益,不惜為納粹主義、軍國主義翻案。更為危險的是,錯誤史觀正與地緣衝突形成惡性循環,以遏制之名貶低甚至否定中俄兩國的歷史貢獻。在此背景之下,強調正確二戰史觀迫在眉睫。

正確二戰史觀:

超越意識形態的歷史共識

正確的二戰史觀,其本質在於對歷史事實的客觀還原,以及對人類共同價值的堅守。其蘊含三重核心要義:

其一,尊重中蘇作為主戰場的決定性之貢獻,是關鍵所在。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以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70%以上,從而徹底遲滯了日本妄圖「北進」蘇聯、「南進」太平洋的戰略圖謀。

蘇聯作為歐洲主戰場,在蘇德戰場殲滅德軍607個師,佔德軍總傷亡的80%。僅1942至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就使德軍遭受150萬人的損失,此役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之勝利作出決定性的貢獻。這一事實不容篡改。

其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與修正主義,刻不容緩。長期以來,美國與西方部分政治勢力出於地緣政治利益的考量,以及維護自身霸權之目的,惡意炮製了諸如「忽視中國說」、「西方中心說」、「二戰6年論」、「日本受害論」等錯誤二戰史觀。這些錯誤史觀背後,存在着一系列嚴重問題:一是中國抗戰史在西方「二戰史觀」裏長期缺位;二是西方學術界攻訐中國抗戰貢獻的再認識;三是西方學術界抹煞蘇聯二戰貢獻的論調;四是日本右翼勢力持續操控輿論。

這些行徑本質上是對歷史正義的褻瀆,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表現。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Vasily Klyuchevsky)曾說:「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為守護歷史真相,國際社會應該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糾正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誤。

其三,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至關重要。習近平強調,二戰結束前後,國際社會作出的最為重要的決定,便是成立聯合國;其憲章宗旨及原則,成為全球和平穩定的基石。中俄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憑藉浴血奮戰,贏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這一地位不容任何挑戰。任何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文件的行為,都是對戰後秩序的公然破壞。

維護正確二戰史觀

應對單邊主義挑戰

在單邊主義盛行的當今時代,正確二戰史觀的現實意義愈發突顯:

一是能夠抵禦歷史工具化,防止新冷戰思維蔓延。當前,部分國家將歷史當作地緣博弈的工具。例如,美國借助《租借法案》敘事,過度誇大自身作用,卻對其在二戰初期採取中立立場的事實避而不談;日本則利用「受害論」來掩蓋自身的侵略本質,妄圖突破「和平憲法」的束縛。

這種將歷史工具化的行為,極大加劇了國際社會的意識形態對立。而正確的二戰史觀,能夠引導國際社會超越陣營對抗的局限,重新構建起互信的基礎。

二是可以遏制軍國主義復辟,守護全球安全底線。日本近年來不斷強化軍事力量,其右翼勢力頻繁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妄圖美化侵略歷史。正確的二戰史觀,能夠深刻揭示日本軍國主義的本質,向國際社會發出警示,使其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風險。中俄在聯合聲明裏明確反對軍國主義復辟,這無疑是對全球安全的重要守護。

三是能夠推動多邊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二戰的勝利充分證明,多邊合作是應對全球性的挑戰之唯一有效途徑。然而,當前單邊主義盛行,導致聯合國權威受到削弱,國際規則出現碎片化。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正是以正確二戰史觀為指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從歷史長河汲取智慧

走向和平繁榮的未來

80年前,世界人民用鮮血鑄就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80年後,單邊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陰霾,再次籠罩全球。正確的二戰史觀,不僅是對先烈的告慰,更是應對當今挑戰的思想武器。

中國與全球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以捍衛歷史真相為己任,以推動多邊合作為路徑,正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正如習近平所言:「光明必將驅散黑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唯有堅守正確二戰史觀,人類才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走向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未來。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魯東紅]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