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紹雄:發展賽馬旅遊 推動本港經濟

【明報文章】去年施政報告和今年財政預算案,分別提到香港要拓展特色旅遊產品,積極推動「熊貓旅遊」、「賽馬旅遊」,以豐富旅客在港旅遊體驗。筆者十分認同並支持發展賽馬旅遊,香港應積極推廣這個在東南亞地區較少有的特色項目。
就如內地貴州省三都縣——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傳統的「端節」賽馬成為當地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去年國慶期間舉行的貴州三都水族端節全國賽馬邀請賽,便吸引了40萬人次遊客到三都縣,旅遊綜合收入達2.4億人民幣。可見特色旅遊可以為當地帶來不少經濟價值。
而本港今年農曆新年賽馬日(1月31日)有8.6萬人到沙田馬場。據賽馬會資料顯示,有9600人是內地和海外旅客,創歷來賽馬日的新高,內地旅客更佔了九成。而當日11場賽事總投注額約19億元,亦較去年增加一成。
港需致力吸引高端消費遊客
除了農曆年初三的賽馬日旺場之外,去年12月初舉行的兩個國際賽事日也吸引了不少海外旅客來港觀賽,澳洲更有公司組織旅行團專門來香港馬場觀賞賽馬,一團80人的旅行團在港逗留7日6夜,團員以企業家為主,有些更是當地馬主。他們的食宿均屬高消費一類,更有團員在港購買珠寶首飾花費近50萬元。這些高端消費的遊客,正正是香港需要致力吸引的目標。
其實除了每年88個賽馬日的賽事活動,剩餘的非賽馬日其實亦不少。筆者認為應加以善用馬場用地和設施,讓旅客在非賽馬日也可到馬場體驗,達至「無處不旅遊」目標。現時馬會已設有香港賽馬博物館讓人參觀,也可考慮在非賽馬日開放一些設施,例如過磅室、六合彩攪珠機、舉辦馬場開放日等讓旅客參觀。
賽馬會更可考慮收集一些「冠軍馬王」的馬尾毛,做成特色的馬尾繡產品出售,讓旅客可購買具特色、添幸運的紀念品,增加旅遊體驗。此外,目前賽馬會負責管理本港3所分別位於屯門、薄扶林和柴灣鯉魚門公園的公眾騎術學校,巿民可報名參與騎術活動。筆者認為如果能夠優化有關騎術學校的服務,讓遊客也可以到騎術學校參觀、與馬全接觸,作為來港賽馬旅遊的一部分,相信也是吸引旅客的元素之一。
規限未成年者活動範圍
相信不會加劇賭博風氣
對於有意見指推動賽馬旅遊、讓18歲以下者進入馬場,會有加劇賭博風氣之嫌,筆者又並不太認同。賽馬會過往可讓未成年者進入馬場的日子中,一直嚴格限制未成年人士只可在指定、無投注設施的範圍內活動,相信不會增加年輕入場者參與賭博的風險。其實日本的馬場也容許兒童在家長陪同下入場,並設有兒童遊樂設施、美食活動,更把與馬相關的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讓一家大小的入場旅客也可盡興而歸。香港馬場過往也曾舉辦夜繽紛活動,以嘉年華會形式安排雜耍表演,馬會也可考慮再舉辦這類型活動吸引旅客。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紹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