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公營醫療資助率爭5年降至90% 分3輪改革 非危重急症明年加至400元

【明報專訊】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昨日出爐,首階段收費明年元旦起實施,包括急症室由180元加價至400元,危殆危重病人豁免收費;住院服務、專科門診、藥費亦不同程度加價,其中非緊急放射造影等服務改用共付模式收費。醫衛局預計改革後公帑資助比率由現時97.6%降至94%,每年增加約30億元收入,強調改革所得全數投放公營醫療,將加強病人醫療保障。醫衛局長盧寵茂稱收費改革將分5年循序漸進推行,最終將資助率降至90%,冀醫療改革有助確保有限醫療資源用在最有需要的病人身上。
有議員認為改革的同時,需給市民更多選擇,而夜診等配套未同步處理。有病人組織形容收費加幅「驚人」,憂慮掀起私營「漲價潮」。
普通科門診收費增兩倍 基礎檢驗續免費
是次收費改革涵蓋急症室、住院服務、日間治療程序、專科門診、普通科門診、藥費等項目(見表2),當中急症室第三、四、五類(即緊急、半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加逾倍至400元,急症醫院住院病牀亦由每日收費120增至300元;普通科門診收費增兩倍。非緊急放射造影服務及病理檢驗服務方面,高端項目和進階項目改為收費,介乎50至500元,基礎服務則免費。其中最大量的X光檢查、驗血紅素等會繼續免費。住院和急症室病人的緊急放射診斷、病理檢驗和藥物維持免費。
冀減浪費濫用 加固全民安全網
當局指出,收費改革目標為改革資助架構,並減少浪費和濫用,措施包括以共付模式收取非緊急放射診斷等服務費用等,最後希望能加強醫療保障,加固全民安全網,包括將改善藥費減免機制,並增設每人每年1萬元收費上限,以及放寬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申請資格,加強對危重病人藥械保障。
盧寵茂:現制度難持續 扭轉失衡承擔不減
急症室收費調整成為焦點。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解釋,急症室應「照顧到危重病人」,冀藉新收費安排引導第四、五類病人透過其他方法接受治療。被問新收費較現時增1.2倍,亦較2017年加幅大,盧寵茂認為用舊收費比較今次加幅是不適當,因今次非簡單按通脹調整,而是收費改革,若要用加幅數據來論述,「影像檢查的基數是免費,數學計算的話(加幅)是無限大」,重申以往收費制度不可持續、存在弱點。他說整體考慮是期望讓「急症服務應回歸急症」,有必要提升共付率。
盧寵茂表示,政府推進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會堅持五大原則,其一是承擔不減,改革所得全數投放公營醫療;其二為「能者共付,輕症共付」,扭轉現時「小病高資助、大病要自費」的失衡和錯配;其三為「有加有減」,加強對貧、急、重、危病人保障;其餘為高度資助及循序漸進。
盧:港資助率高 「全世界都沒有」
盧強調政府對公營醫療服務資助率高,「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制度」,形容降至90%屬合理,仍是高度資助,而全球大多地方公營醫療共付率為10%以上,新加坡資助比例約80%。醫衛局發言人稱,估計明年首階段收費改革實施後,整體資助率降至94%,計劃在2028和2030年再做兩輪改革,最終資助率降低至90%。
料年增30億收入 信求醫模式變
醫衛局預計收費改革後,每年醫管局收入將增加約30億元。醫衛局常秘陳松青稱,改革重點不在於收入,而是希望透過改革公營醫療服務資助架構,引導市民改變使用公營醫療習慣,例如善用基層醫療服務,不濫用或誤用急症室等高成本服務,相信收費調整後市民求醫模式和數字會改變,但現階段很難準確估算。他重申所得收入會用於公營醫療服務,初步估算增加的收入可負擔新措施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