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理大申辦醫學院 遷牛潭尾前願自資 現屆下屆政府「分毫不用付」 實習多在灣區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港3間資助大學日前就設立新醫學院提交建議書,其中理工大學昨日簡介籌備計劃。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表示,校方願意「出錢出力」,承諾負責醫學院於牛潭尾校舍建成前的全部開支,「現屆政府、甚至下屆的政府都可以分毫不用付」。理大昨亦公布新醫學院專家諮詢委員會21人名單,以內地專家為主,包括中國工程院士鍾南山,另亦邀得本地專家、前食衛局長周一嶽,並提到實習機會「比較多在大灣區」。

預計開支「心中有數,天機不可泄」

浸大、理大和科大周一(17日)向政府提交建議書,爭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政府「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今年第二季會接見各校代表。林大輝昨稱,願與政府共渡時艱,承諾負責醫學院於牛潭尾校舍建成前的所有開支,今屆及下屆政府可「分毫不用付」。至於預計開支以至校方為何有信心具備足夠資金,林稱「盤算過亦心中有數,但天機不可泄漏」,強調理大是「肯承擔」的大學,願意與政府投資教育。翻查資料,理大截至去年6月,各項儲備共有141.68億元。

諮詢委會21人 15內地人涵鍾南山

理大校長滕錦光昨稱,已組成21人的專家諮詢委員會,就醫學院建議書提供意見。根據名單,本地專家佔兩人,分別是周一嶽、港大臨牀醫學學院榮休教授兼中科院院士蘇國輝;4名海外專家分別來自英國、澳洲及新加坡,包括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Barry Marshall;內地專家共15人,包括鍾南山、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滕錦光稱,理大是設立「中國香港的醫學院」,而名單中的內地專家非常「頂尖」。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補充,校方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與眾多本地醫生合作,大部分人在制訂課程上具豐富經驗,亦與本地多間醫院合作,將適時公布詳情。

本地訓練詳情待公布 實習可去京滬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早前訂出10項主要考慮條件,列明要與本地和大灣區醫療機構合作提供臨牀訓練。滕錦光昨說,計劃「實習比較多在大灣區,甚至其他地方」,學生在本地公院臨牀訓練外,亦可到北京、浙江、上海、中山或四川等醫院培訓。被問如何確保課程滿足香港要求,滕稱會確保課程獲醫委會認證。

理大擬開辦的4年制醫科第二學位課程,初期擬錄取本地和非本地學生共50名(見表)。滕錦光稱希望取錄持「相關第一學位的頂尖學生」,如獲頒一等榮譽學位,亦會採用書院制為醫科生提供住宿,並讓學生跟隨不同學科教授做科研訓練。

初期收生50 採書院制供住宿

滕錦光稱,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基礎醫療有需求,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是未來醫療發展趨勢,故醫學院定位需與時俱進。他又說,理大有45年培育專職醫療人才經驗,包括視光師、物理治療師及護士等逾5萬名畢業生,校內有90多間實驗室、5間診所及逾1300名教研人員,新醫學院成立即可「埋位」授課。

另外,林大輝及滕錦光本月初以全國政協委員身分到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林說,兩人分別在體育和教育的小組討論,林被問及滕的校長工作表現等,惟未有在京談及籌辦新醫學院。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