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今年料5至8熱帶氣旋 強颱比例增 天文台:地震難測不會建議赴日否 港影響有限

發佈於

【明報專訊】天文台昨日發表年度天氣展望,料今年風季或在6月或之前開始,10月或之後結束,將有5至8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內,當中強颱風比例增加,全年氣溫偏高。有傳日本今年或發生大地震,天文台長陳栢緯回應稱地震難預測,「不會建議(市民)去不去哪裏」,呼籲市民關注當地資訊,又估計若日本地震,香港或出現輕微海嘯,但影響有限。

氣溫高於正常 10月後或仍打風

回顧去年本港天氣,陳栢緯表示,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暖一年,平均氣溫達24.8℃,較1991至2020年正常值高1.3℃,4月及10月的平均氣溫更破紀錄;而全年平均最低及最高氣溫,分別為有紀錄以來最高及第二高。近年不少颱風於年末襲港,去年11月太平洋更「四颱共舞」,陳栢緯解釋,去年「厄爾尼諾」現象衰減,令風季較遲完結,而今年夏季西部太平洋海水偏暖,料今年颱風較多,10月後仍可能打風。

陳栢緯預料,今年全年平均氣溫高於正常,達最高氣溫紀錄首10位的機率為中等;本港今年雨量介乎2100至2700毫米,接近正常,但仍有可能受暴雨及局部地區大雨影響。陳提醒,除了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警告,市民也應多留意雷暴等特別天氣提示,因與雷暴相關的陣風也相當強勁。

提到有傳日本今年或會發生大地震,陳栢緯稱的確有機率發生,並引述天文台早前曾發布網誌介紹日本地震風險,稱歷史上南海海槽每300至600年會發生一次規模約8級地震。不過他重申地震難以預測,故「不會建議去不去哪裏」,市民若身處日本遇上地震,應躲到桌椅下或户外地方。

引入AI測風 路徑較準強度尚遜

天文台去年在「地球天氣」網頁加入兩個AI模型預報。陳栢緯說,AI預測3至5日內的颱風路徑較傳統模型準確,捕捉颱風生成的成功率也較高,但AI預測熱帶氣旋強度的能力仍不足,因以往電腦模型數據有偏差,訓練數據也缺乏未曾發生的極端情况,影響機器訓練成果。提到AI與傳統模型對熱帶氣旋走向的預測有分歧,他表示各模型「講不同故事」屬正常,尤其較長期的預測,天文台只能綜合判斷。

另外,未來一兩個月天文台網頁及「我的天文台」應用程式將新增圖像形式顯示各區雨量,下半年部分「天氣隨筆」文章將提供預報員短片講解未來天氣。天文台亦會加強網頁及應用程式上的雷達及衛星圖像,包括128及256公里範圍的雷達圖像由每12分鐘加密至每6分鐘更新一次,並增設「全日可見光」衛星圖像等。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