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環團:12政府大樓「節能期」耗電增 政府總部電費開支5年增六成 籲節能納電費指標

【明報專訊】氣候變化迫在眉睫,特首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目標在2024/25年度將政府建築物和設施的整體能源表現,較2018/19年度(基準年)提升超過6%。綠惜地球抽查35幢政府大樓的能源表現,發現約三分一在上述節能期內耗電量不減反增,當中用電量最高的金鐘政府總部,2023/24年度總耗電量較基準年升約2.4%,同期電費總開支更大升逾六成至5470萬元;環團指情况不理想,建議政府制訂節能目標時應考慮加入電費指標,冀藉此推動部門慳電之餘,亦有助在財赤下可壓低電費升幅。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環境局:按服務需求變化
改善效率未必降總消耗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正與機電署編製2023/24年度整體能源表現,會盡快公布;參考近年能源表現趨勢,政府有信心在2024/25年度可達到提升逾6%目標。被問到如何計算「能源表現」,環境局並無解釋,僅稱涵蓋各類型能源,電力是其中之一,而政府為評估政府建築物整體能源表現,會參考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數據,並考慮其間的用途和運作模式變化,從而估算該建築物的能源使用變化。
對於部分政府建築耗電量不減反增,局方解釋,為配合公共服務需求和模式變化,政府建築物用途可能隨時間改變,因而影響其能源需求和消耗模式,舉例隨着各部門提供新的公共服務,相關辦事處人流或會同時增加,導致總用電量上升;因此政府建築物改善能源效率,不一定意味總能源消耗水平會降低。
整體耗電量減 電費大增
政府產業署現負責管理46幢政府聯用辦公大樓。綠惜地球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部門索取當中35幢大樓的總樓面面積、大廈耗電量等。結果顯示,有12幢的耗電量於新一輪節能目標期內不減反增,餘下約三分之二大樓,部分錄得耗電顯著下降,2023/24年度入境事務大樓總用電量2970萬度,較基準年減約一成,同期電費開支則升約42%。整體而言,35幢大樓總耗電量由基準年的2.357億度,減至2023/24年2.232億度,減幅約5.3%;同期電費支出則由2.76億元,大增38.4%至3.82億元。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稱,政府擬修改《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將政府大樓納入規管,須符合屋宇裝備能源效益標準及進行能源審核,綠惜地球於是進行今次調查,冀了解政府大樓用電情况;他指整體政府大樓用電量雖跌,但約三分一不跌反升,即需以「拉上補下」方式才能達標,市民亦未能得知個別建築耗電上升原因,情况並不理想,認為政府須主動公開數據。
環團:靠拉上補下 應公開數據
因應修例,陳認為負責統籌部門節能工作的環境局和機電署更應確保各部門落實節能目標,免「碳中和」淪為口號。至於整體耗電量下跌,但電費開支仍大增,他估計與加電費有關,認為即使電費加幅大,亦不足以成為部門慳電誘因,政府有必要採取措施,例如加強教育,以提升使用大樓人員的節能意識。
環境局稱,為加強本港建築物能源效益的管理制度,政府計劃今年3至4月向立法會提交《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修訂草案。修訂建議包括要求更多類別的建築物(包括政府建築物)進行更頻密的能源審核,以及要求建築物公開能源審核報告中的技術資料;如修訂建議獲通過,將有效加強政府在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