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去年中推5「入盒機」 半年回收40萬個

【明報專訊】為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政府先後引入「入樽機」及「入盒機」,測試回收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當中「入盒機」起步較遲,政府去年中才引入5部「入盒機」,進行一年技術測試。環保署稱,截至去年12月底,5部「入盒機」已收集逾40萬個紙包飲品盒,以重量計逾5公噸,涉及回贈金額約4萬元。該署稱測試將於今年中結束,會總結經驗和檢討成效,以考慮下一步安排。
環保署表示,去年6月起分階段在5間「綠在區區」(綠在深水埗、綠在屯門、綠在元朗、綠在東區、綠在沙田)回收環保站推行為期一年的技術測試,旨在測試以入盒機收集紙包飲品盒作本地回收的可行性及相關技術,包括辨識、防偽、回收和電子支付回贈等功能,為將來就紙包飲品盒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做準備。
逾4.5萬宗交易 平均每宗入9個
為鼓勵回收,市民透過入盒機回收紙包飲品盒,可透過電子支付平台獲得即時回贈。回贈水平與「入樽機先導計劃」一致,每個飲品容器0.1元。
截至2024年12月底,5部入盒機已收集逾40萬個紙包飲品盒,共錄得逾4.5萬宗交易,每宗交易平均收集約9個紙包飲品盒。發言人稱,測試期間,入盒機遇到的技術問題包括容器無可辨識的條碼或條碼被遮擋、條碼不在資料庫(例如非飲品類容器、非紙包飲品盒等)、紙包盒形狀或重量與資料庫不符、回收過程受到干擾例如伸手進機內等,亦有個別容器可能在第一次放入機內未能感應,但再次嘗試後會被接納。
紙包棄置量兩年升27%
環保署資料顯示,本港棄置堆填區的紙包飲品盒重量連續兩年上升,由2021年每日棄置63公噸,升至2023年的80公噸,升幅約27%,以每個紙包飲品盒15克推算,2023年每日落入堆填區的紙包飲品盒高達533.3萬個。環保署每年發表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公布回收的可循環再造物料數量,惟未有顯示紙包飲品盒。
(城市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