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試搭蘿蔔快跑 實測可不可靠 無人網約車 保守限制多

【明報專訊】人類世界急速步向數碼化和智能化,「衣食住行」末者行先,自動駕駛汽車正逐漸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同時亦在推動城市改造。對於這個產業規模明年就達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領域,「安全」仍是決定因素,大眾未來有無膽量把生命交託給機器?本報記者早前專程前往武漢,親身試驗「真.無人駕駛」的網約車「蘿蔔快跑」,看看這顆蘿蔔可靠不可靠。
明報記者 沈燕媚
百度無人駕駛網約車平台「蘿蔔快跑」在內地相關領域跑得最前,並把香港定為出海第一站,首階段測試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北大嶼山展開,引起港人熱議。事實上,類似話題早已讓擁有1300萬人口的武漢成為焦點。
屏幕可看偵測路况 行駛大致平穩
在一個工作日下午接近晚高峰時段,大大小小車流之中,一輛車頂裝圓柱形「眼睛」、內裏裝備激光雷達的白色私家車緩緩駛來,停在了路邊,引來部分路人好奇的眼光。記者在後車窗玻璃上一個小屏幕上,觸屏輸入手機號碼尾號,解鎖車門,進入車廂後排座位,按指示扣緊安全帶,便可坐穩出發。
「蘿蔔快跑」行駛時,前排空無一人,駕駛位只有方向盤在自行轉來轉去。前後排之間有玻璃屏障隔開,乘客禁止進入前排區域。車內設有屏幕,可實時觀看雷達偵測下兩邊的路况,行人、單車都一覽無遺。
過程中,車輛行駛表現大致平穩,一般不超過60公里時速。不過當其他車輛切入車道,或有行人橫過馬路,車輛會突然以急促煞車避讓,系統並發出提示:「路有點顛,別怕。」行程中到了鄰近交通燈位處,當綠燈還有幾秒才變黃燈,人類司機會正常通行路口,「蘿蔔快跑」選擇減速停車。
因其保守、遲鈍的行車風格,在武漢,人們普遍稱它為「苕蘿蔔」(「苕」是武漢方言,意同「傻」)。在今年夏天,就發生過「蘿蔔快跑」車輛遇到暴雨,停靠路邊一小時才繼續運行。當時的客服稱是為了保證乘客安全,對無人駕駛車調整停運。
為安全繞道 原7公里變16 車資11元
記者當日試坐的時間是下午五時許,以礄口區解放大道為起點,漢陽江灘為終點。兩地路程正常約7公里,「蘿蔔快跑」卻繞行了另一條路,最終路程長達16公里,跑了一個小時兩分鐘。當時的客服表示,半路有一段禁行路段,需要繞開。「蘿蔔快跑」路線規劃政策規定,根據路况自動避開堵塞、修路的路段。
儘管路程長達16公里,但在結帳時,車資在優惠政策支持下,只需付約11元,而原價顯示為42元。
記者在晚上十時後從終點坐回起點,路線規劃變回了6.5公里、時長約22分鐘,這與一般網約車大致相同。由於路上車輛很少,行駛十分順暢。
居民感站點不就腳 多遊客體驗
按照規定,乘客不能中途下車,若有此需求要透過系統後台介入協助。「蘿蔔快跑」不接待孕婦、嬰兒和70歲以上長者,也不運載大件行李。
普通網約車可以在應用程式上自由選取上車和下車點,但「蘿蔔快跑」目前並不支援,而要按照已有的站點,步行到指定位置,即「人遷就車」,過程似坐巴士。不少當地居民對記者表示,因為上下車的位置離自己太遠,因此沒有體驗過。倒是不少外地遊客把乘坐「蘿蔔快跑」視為一個體驗項目。
在武漢工作的周小姐表示,雖然網絡討論的聲量很大,但「蘿蔔快跑」只在限定區域行駛,她平日幾乎沒有見到。從外地來試搭的遊客梁先生則稱,首次體驗很新奇,個人感受「算很平穩、很安全」,只是比起一般司機稍微保守,「例如前面有一輛三輪車在慢慢跑,它也會跟隨在後,不會像人一樣馬上超車」。
車隊覆蓋1/4武漢 核心區有限制
「蘿蔔快跑」在北上廣深等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並即將跑進東莞。但許多城市如廣州、深圳只開放了小量遠離市區的路段,並配備安全員,等於有人的自動駕駛。而「蘿蔔快跑」在武漢擁有最大的車隊,規模逾400輛,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突破3379公里,輻射全市近四分之一面積,服務範圍覆蓋了漢陽區、礄口區、東西湖區、江夏區等城區,區內人口近700萬。
不過在武漢實際call「蘿蔔快跑」並不容易,部分安全管理較嚴格的區域,它無法提供服務。包括長江兩側的核心區域,重要景區黃鶴樓、武漢大學校園、江漢路步行街等區域也無法到達。例如從長江西岸要打車到東岸的黃鶴樓,系統顯示目的地無法定位,能定位到的最近下車點、與黃鶴樓之間隔了一條長江。
根據百度最新財報,2024年第三季度,「蘿蔔快跑」供應的自動駕駛訂單約98.8萬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6%;截至10月28日,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在全國累計提供超800萬次。此前預計,「蘿蔔快跑」今年底在武漢可實現盈虧平衡,2025年實現盈利。
與「蘿蔔快跑」一樣,多家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商正積極搶佔這個新興市場,而這將帶動龐大的產業鏈條發展,目前全國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已超過1.3萬家。僅新能源車方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預測,到2025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汽車部分新增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值將達到2.8萬億元。
(中國故事 科技生活系列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