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同理心學堂:當父母也犯錯,可以怎樣做?

發佈於

【明報專訊】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可是父母並不完美,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所謂「犯錯」,除了父母本身的言行不當之外,亦有可能是因管教方式不對而感到懊悔,又或因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產生的誤會。至於如何向子女表達歉意,也是一門學問。

勇於認錯 以身作則

對孩子而言,父母犯錯,道歉是最直接的做法。不過,你可能會說:「怎麼可能要一個長輩向後輩道歉呢?以後還能管教孩子嗎?」事實上父母正是孩子學習及模仿的對象,他們的行為表現反映了父母的價值觀。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孩子會透過觀察他人行為而學習,特別是最親近的人。假如父母犯錯後沒有勇氣承認和道歉,孩子便會學習到犯錯時只要「扮唔知」便可以蒙混過去。因此作為父母必先以身作則,敢於承認錯誤,這不但會受到孩子尊重,更能讓孩子明辨是非,學習誠實的美德。記得有名家長曾經分享,做錯事可以叫我們明白人的限制,家長都可以和孩子一樣有缺失,而這些不足之處,正可以讓大家更好地學習彼此體諒和包容。

以信任培養彼此包容

有時我們會因為缺乏溝通,而對小朋友欠缺信心。還記得有次在功課班擔任導師,學生B被同學指控偷了一支卡通筆,當時他堅持自己沒有做過,他的家長直接斥責自己孩子不誠實,執意要他歸還物主,學生B因感到委屈而嚎啕大哭。結果,同學在抽屜找回自己的卡通筆,家長才發現原來自己怪錯了孩子。在這情况下,單單道歉是不足夠的,必須處理孩子的感受及相關的負面影響,例如說:「對不起,媽媽知道錯怪了你,你的心情肯定不好受!媽媽應該先了解事情的全部,我也想聽聽你的感受。」父母主動承認錯誤,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以後才會願意向父母多作情感上的分享。這樣將更有益於維繫雙方關係,畢竟家庭是讓小朋友建立信任和尋找安全感的地方!

以溝通代替說教

要加強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建立良好溝通,找出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舉個例子:部分父母會過分緊張子女,嚴格控制孩子的言行及選擇,但所採用的權威式管教對年紀漸長的孩子可能不管用,甚至對子女的發展構成負面影響,譬如缺乏自信心、容易感到焦慮或產生反叛的情緒等。家庭管教模式研究學者Diana Baumrind指出,恩威並重型的父母對於孩子自尊及心理健康發展最為理想。當父母意識到管教方式不再合適,便要調整心態,多聆聽子女的心聲,例如說:「爸爸知道之前對你太嚴厲了,真的很抱歉。不如我們商討一下怎樣安排時間會比較適合?」這樣不單能夠表達歉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父母亦要真誠尊重及接納子女表達的感受及意見,這才是理性溝通。

各位家長,我們也不妨學懂放過自己,接納所有人都會犯錯,最重要讓我們和子女在過錯的經驗中學習成長!

文:劉浩然(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顯徑會所程序幹事、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