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言語自聊:失語症知多少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最近,Konnie姑娘在醫院接收了幾個兒童失語症(Aphasia)的轉介。這些個案在接受言語治療後,有顯著的進步,無論是家長、醫生還是我自己,都驚歎不已。然而,在這些個案的診斷過程中,我發現大眾對失語症的認識,尤其是在兒童身上,真的十分缺乏。因此,這期我決定讓大家認識什麼是失語症。

失語症的醫學名稱是Aphasia,是由兩個古希臘文組成,「A-」是指失去,而「phasia」是語言,顧名思義,失語症就是失去語言的病症。那為什麼會失去語言呢?原來,我們的大腦有幾個部分負責掌控語言,稱為語言區(大多數人的語言區在左腦)。如果語言區因中風或其他腦神經疾病而缺氧,就會影響運作,出現失語症情况。

命名困難 話到嘴邊說不出

那究竟失語症有什麼症狀呢?失語症的主要症狀是命名困難。命名能力就是當我們看見蘋果,腦海中出現「蘋果」這二字,之後嘴巴說出「蘋果」。若命名出現困難,情况就好像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多年沒見的鄰居,我們知道他是誰,但說不出他的名字,有一種「話到嘴邊」的感覺。而患有失語症的大人或小朋友每分每秒都會出現這種情况,可想而知對他們的困擾。當然,失語症還有其他症狀,包括影響患者的語言理解、閱讀或書寫能力。

可能大家會問:出現在小朋友身上的失語症跟成人有不同嗎?答案是病理學上兩者是一樣的,但對於診斷和治療兒童失語症需要更多經驗,原因是小朋友的語言未完全發展,治療師往往要根據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分辨究竟是失語症還是他們尚未發展到那個語言階段。因此,無論是診斷過程還是治療材料,都需要個人化並對個案的背景有深入了解。

儘管評估和治療要多花心思,但治療兒童失語症總是令人鼓舞,並會驚歎大腦的適應度和學習能力。記得Jayden(化名)是一個名校中二學生,4個月前因先天腦血管病(Moyamoya)引起短暫腦缺血,並影響到他的語言區,導致失語症。出院後,雖然經智商評估後仍然維持在同齡的水平,體力上也能回校上課,但失語症卻影響他的學習,尤其是他的表達能力。明明他想到答案,卻要花很多時間想出適當的用字,窒礙他的學習。所以媽媽決定帶他作密集的言語治療復康訓練,希望能快點回復原本的校園生活。

密集式治療 有效修復大腦語言區

經評估後,Jayden屬於輕度失語症,只在命名方面偶爾出現困難,日常溝通沒大問題,但在學業上遇到較艱難的用字時會有些困難。因此,治療的目標是通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刺激他的語言網絡,加速找字過程,從而減少他的學習困難。直到現在,經過10多堂治療,雖然Jayden偶爾仍會出現命名困難,言語治療仍需繼續,但他已經重回學校上課,並跟上了原校的學習進度,這實在令人鼓舞。

Jayden的個案告訴我們,及早做密集式的言語治療對修復大腦語言區非常有效。如果各位身邊有不幸患上失語症的朋友,請提醒他們及早治療,重拾生活。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