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無定向學堂:酒精疑難逐個解 NGO鼓勵青年「唔飲就推」

發佈於

【明報專訊】常言道飲酒傷身,但成年人生活總有酒精蹤影,消愁時「拿來長島冰茶換我半晚安睡」,或是與最佳損友「促膝把酒傾通宵都不夠」。踏入18歲,花花世界從此打開,很多人卻對酒精知識一竅不通,不懂得怎樣避免飲醉。啟勵扶青會高級項目及服務經理吳芷旻說,其團隊在大學推動酒精急救培訓,很多大學生反映未聽過這些資訊,「一到大學迎新營就嚟料喇,大家都覺得要飲酒喇」。中學對酒精教育的需求原來一直被低估。

「啤一啤」鬆一鬆?反增負擔

啟勵扶青會多年來推動預防濫藥和酗酒教育,吳芷旻稱團隊發現學生對飲酒感好奇,也有很多迷思。「其實飲酒是合法的,身邊爸爸媽媽都有飲,為何飲酒不好呢?還是我夠18歲飲就無事?」這些反響促使啟勵扶青會構思更全面的教育計劃,遂於2021年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 「陪你走酒」青年教育計劃。

「陪你走酒」不止針對大學生,亦向初中和高中學生推行酒精教育,希望把握他們未接觸酒精前的黃金機會。吳芷旻提到預防很重要:「當他們進入了飲酒年齡,或已經上癮,到時叫他們戒酒,比早一點認識酒精更難。」滴酒不沾固然有利健康,不過團隊亦無意指摘飲酒是壞事,更想教育學生酒精對自己的影響,每個人可按其價值觀作選擇。

很多影視作品把飲酒塑造成減壓渠道,放工後同事成群去「Happy Hour」,遇事不順找好友「啤一啤」。到底飲酒可否紓解壓力?「陪你走酒」團隊早前在社交平台推出「青年友善酒精分享空間」,邀請年輕人私訊分享與酒精相關的故事,或提出疑問。有人提到自己曾經嘗試飲醉,但又害怕飲醉,「我覺得其實可能不是想試醉,純粹是喜歡不清晰被麻醉的感覺吧!」吳芷旻稱酒精是一種鎮靜劑,使人減慢思考速度,喝到「斷片」時似乎暫時脫離現實。然而飲酒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自然無助減壓,更對身體造成傷害。

中學推朋輩支援

「青年友善酒精分享空間」開放一個多月,已收到近百個來訊,可見青年人都有不少酒精故事。另一故事正好反映朋輩壓力對飲酒的影響:「我覺得酒精有一浸好怪嘅味,而且飲完成個人都會好唔舒服,醉醒又會好辛苦。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身邊嘅朋友都好鍾意飲酒。酒好似係大家關係嘅一部分,識得飲酒,飲到好多酒好似係一個優點,大家會更加鍾意你。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扮到自己好鍾意飲酒……」

啟勵扶青會不時在大型活動設置攤位,宣傳酒精資訊,呼籲參加者理性飲酒。吳芷旻說現場見過有人原本不想飲酒,但在朋友慫恿下嘗試。很多年輕人覺得「說不」很困難,所以團隊推行教育活動時,會與他們一起學習向朋友誠實說出感受,例如「其實昨天你不斷叫我飲,我不是太舒服」。她後來聽過年輕人稱,「說不」其實可行。「如果朋友真的不聽,其實(要思考這)是不是一個很健康的關係。」酒精與社交息息相關,青年人從中亦學會社交技巧。

針對各年齡層的青年人,「陪你走酒」採用不同形式作酒精教育,例如在初中推行「OurFutures 網上預防及減少飲酒課程」。該課程改編自澳洲研究實證的計劃,學生先觀看網上動畫,再由團隊入校引領討論。高中則有「朋輩支援大使培訓計劃」,經訓練的學生策劃校內的酒精教育活動,如設計海報、創立社交平台專頁宣傳。

大學教酒精急救

對於可合法買酒的大專學生,團隊提供酒精急救培訓,裝備青年辨別何謂濫用酒精,學習應對方法。譬如與朋友飲酒前先討論離開時間,或飲多少杯便會走,過程中留意眾人的精神狀態變化。很多人未必思考過,萬一朋友飲醉了要怎樣處理?是否讓他睡一睡便可以?原來從一般的急救課程內容也有啟示,正如人事不省人士不應仰臥,醉酒者應置於復原臥式,以免嘔吐物阻塞氣道。

「陪你走酒」為本港首個針對青年及年輕成人的預防及減少飲酒教育項目,為期3年的計劃日前結束。吳芷旻總結計劃成果,稱不少青年人反應正面,早已接觸過酒精的家長和老師亦獲得前所未知的資訊,然而團隊要走入校園確有困難。「酒精教育未必在香港擺到最重要,所以我們都要很努力,才會找到一些(學校)覺得畀咗學生是有用的。」她引述有學校擔心引入酒精教育活動影響形象,「是不是我學校有很多學生係咁(有酒精問題)?」

近年校園多談精神健康,吳芷旻說生理健康同樣重要,兩者密不可分,例如酗酒問題或源於用錯減壓方法。「陪你走酒」團隊之前會與學生一起思考,有什麼替代方法讓自己真正紓壓?有些年輕人都會說,飲酒後會頭痛,並不覺得舒服。

展望未來或許不用太悲觀,歐美有研究指出,Z世代的飲酒量比Y世代減少20%,他們更偏好多做運動,追求健康生活。吳芷旻提醒年輕人不用害怕說不,「現在多咗人會說不想飲酒,其實係得嘅,但我覺得要大家一起實踐」。

青年對酒精的常見問題

問:「溝酒飲」是否更容易醉?

答:「溝酒飲」不會令人特別快或容易醉。每個人的醉酒程度取決於血液酒精濃度,即視乎飲了多少酒、每種酒的酒精含量、身體吸收和分解酒精的速度。有時覺得「溝酒飲」似乎更快醉,可能只是因為酒精吸收得比較多。此外,飲有氣酒精也會令酒精更容易被吸收,令人更快醉和不適。

問:聽說酒量可以訓練,但如果有一段日子沒有飲酒的話,會重新變得易醉嗎?

答:酒精是鎮靜劑,一種減慢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當一個人經常飲酒,身體會對酒精產生耐受性,使人感覺自己酒量變好,沒那麼容易醉。當他有一段時間無飲,或者減少飲酒量,身體對酒精的耐受性便會減低。值得留意的是,就算認為自己酒量好,也不代表可以飲多一點,因為身體依然不斷吸收酒精,如趕不及分解或導致酒精中毒。

問:如何使自己不那麼易醉?

答:進食或飲牛奶「打底」可減慢酒精吸收速度,令酒精在胃停留久一點,讓酵素有更多時間分解。此過程可避免酒精快速進入血液,減慢飲醉的速度。不過,酒精最終仍會被身體完全吸收,故進食只是延遲飲醉,不能完全避免醉酒。

問:怎樣從宿醉狀態快速恢復?

答:酒精只能經由肝臟代謝,所謂「食物或補充品幫助解酒」等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它們大多只是減輕酒精引起的不適,如宿醉、暈眩、頭痛等,不能把酒精分解或帶出體外。若想減輕宿醉徵狀,可在飲酒的同時多喝水,幫助身體稀釋酒精。要保持身體健康,最好還是滴酒不沾,培養均衡飲食習慣,多做運動。

(答案由啟勵扶青會提供)

文˙ 朱令筠

{ 圖 } 朱令筠、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周淑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