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香港跟中國內地的距離

發佈於

【明報文章】十一黃金周到內地坐順風車「拼車」時跟小老百姓聊天,發現他們除了跟港人一樣愛講股市樓市,還經常將大數據掛在嘴邊。無論是打車司機還是賣菜阿嬸,好像都能簡單地解釋大數據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令人不禁反思香港的定位和發展。

中國大陸早以電子支付取代現金,人臉識別隨處可見,所有消費都鼓勵你做會員。人民處理衣食行,幾乎全用手機程式搞定。以前大家只知道高科技令價格透明、省時省錢,現在升斗小民都了解到,最值錢的其實是數據本身,因為大數據可協助科技公司掌握用戶喜好和預測趨勢,然後改善功能,吸引用戶消費更多。

中國人以刻苦耐勞著稱,但一個打車司機說,現在即使勤奮也不一定能夠比別人掙得多,因為打車平台掌握所有訂單的實時數據,會將訂單平均分給所有司機,務求人人有工開、個個有租交。如果他接了一張200元(人民幣,下同)的大單,接下來兩個小時便可能一張單都沒有,因為平台覺得他掙夠了,「基本上你一個月能掙多少,都由電腦控制,不是多勞多得」。

雖然中國內地在科技融入生活上傲視全球,但一般打工仔的薪酬仍跟發達國家相去甚遠。以該打車司機為例,他在一線城市駕車,每天工作15小時,收入300元,扣除200元車租和充電等開支,再拿20元吃兩餐,實際收入僅得80元。

他為了節省電動車充電開支,每晚午夜12時後才去充電站充電,等足一個半小時充滿後才回家。他一天睡5個小時,一周工作7天,一個月下來也僅得2000多元收入,還積勞成疾,最近進過幾次醫院。

香港憑何維持超高薪酬 值得思考

反觀香港,在科技上似乎非常落後,筆者一直懷疑有多少大公司真的在用大數據去做任何實事。但本港的薪酬水平,在國際上卻高得驚人。如果該司機在香港拚命而不是在大陸,一個月下來,至少掙2萬多港元而非可憐的2000多人民幣。「落後」的香港在融入大灣區的格局下,憑什麼維持超高薪酬,值得思考。

大數據之後,中國大陸新一輪科技革命,是跟美國拼AI(人工智能)。在Google搜「香港AI」,以了解香港如何為祖國發揮作用,結果是「iPhone 16內地版無AI功能?香港料掀炒風!內地果粉湧港搶買手機」。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