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教大GPS:學習是什麼?

發佈於

【明報專訊】我們對學習的理解,會影響我們怎樣學習,從而影響我們的學習成果。假如我們視學習為一項任務,做完功課後,任務就完成,我們不會再思考學習的課題,不會在學習內容上鑽研。然而,倘若學習是一種興趣,功課完成後,我們會尋找更多課外資料,最終對課題有更全面的了解。那麼,究竟我們對學習是如何理解的?

幼稚園老師問小朋友:「明天放假,大家是否很開心?」小朋友沒有表示。老師表情更加誇張,接着說:「終於放假了,應該超開心!」小朋友仍然毫無反應。其實,小朋友上學見到其他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已經很開心。老師也許工作繁忙,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小朋友身上。這也許讓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認為「如果不用上學就值得高興」。

「能夠學習太感動了」

另一個例子,學期完結,家長說:「明天開始放暑假,我們外出吃飯,好好慶祝一番!」但9月開學前,我們會否為了可以上學而慶祝?有幾多學生期待上學並認為「能夠學習太感動了」?

另有香港中學文憑試學生放榜之後,塵埃落定,首要做的是把所有課本、筆記等全部丟掉,一件不留。中學的學習難道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

幼園生抱抱老師 大學生遠離教授

筆者觀察到,幼稚園小朋友早上回到課室,會走到老師面前抱抱老師。上課時遇到老師提問,他們也會積極舉手回應。然而,接受多年的教育後,大學生上課會走到講堂後方坐在最後一行。導師問問題時,他們低下頭避免眼神接觸。學生可從導師身上學到很多,但為何卻不想接近他們?

筆者開學時派發課程大綱給學生時,會問他們:「大綱列出這學期的13節課,你認為是被判處13天徒刑,還是得到了13張電影門票?」如果前者,上課可免則免,學生只會達到最低出席率的要求;後者,則學生覺得缺了每節課都很可惜。

享受和珍惜學習的人 才能體會箇中樂趣

唯有享受和珍惜學習的人才能體會箇中樂趣。有老人家到社區中心學習社交舞,完成初班後,再報名初班,一直上了初班幾遍。筆者問她,為什麼不報讀中班、高班? 她回覆:「我這把年紀,上課不是為了追求什麼成績。留在初班,與其他老人家一起跳舞,消磨時間,是最滿足的了!」

把學習理解成任務並不一定是問題。有時學生能完成功課,有了自信心,才可享受學習。反而經常欠交功課,學習卻很難是一種享受。筆者認為若學習只為完成任務,顯得對學習的理解過分狹窄,才是真正的問題。其實,學習既要做好功課,也要培育興趣,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