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港後繼無人 退役陳浩源嘆輪椅羽球「變回零」 擬設學院助殘障者找資源走出社會

發佈於

【明報專訊】為港征戰近16年、全港唯一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上月在巴黎殘奧以一面銀牌完成其球員生涯最後探戈,宣布「掛拍」。作為本港輪椅羽毛球運動「第一人」,39歲的陳浩源在退役後接受本報訪問,稱無憾在職業生涯高峰退下,只可惜後繼無人,想做教練也「無人可教」,「如果開創運動是零,拿奧運獎牌是一百,零到一百我做完了,但我退了後一切又變回零……這件事很可惜」。他慨嘆社會仍誤以為殘疾人士可投身的職業有限,但其實運動員也可以是殘疾人士的職業,他計劃成立學院,助殘障者及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SEN)尋找資源走出社會。

陳浩源2008年因交通意外失去左腳,當年23歲,如今回望未覺挫敗,反而可能有點「因禍得福」;自小熱愛足球、羽毛球的他曾幻想當運動員,但一直未有機會獲專業培訓,沒想過殘疾人士資源更少,他靠自學輪椅羽毛球慢慢闖出一片天,「那時覺得,無人試過就我來吧!正正是因這份獨特推動到我向前」。

獨力闖出一片天 孤單最大挑戰

由零開始獨自將一項運動職業化並不易,陳浩源說,運動員生涯最大挑戰是孤單和孤獨。10多年前網上沒那麼多教學片,他只能託其他殘疾運動員出外參賽幫忙拍攝輪椅羽球賽片段,靠翻看影片摸索技巧。他說,即使有教練,以及短肢組等其他殘疾羽毛球運動員隊友,但僅他一人是在輪椅上打球,在場上面對的限制無人共鳴,「你講的語言好像外星人一樣,無人明白……有時就會沒動力」。

苦功漸見成果,他多年來代表本港出賽屢獲佳績,上屆輪椅羽毛球首次成為殘奧項目,他首戰便奪銅牌,今屆殘奧再下一城摘銀,考慮到身體狀况未必在4年後仍能全程投入,決定退役。他說退役沒掙扎,只遺憾即使願意免費教也沒人接棒,輪椅羽毛球運動在港又要回到起點。

體能要求每小時推椅40田徑圈

陳浩源說,輪椅羽毛球對體格要求較高,平時練體能,一小時內要在輪椅推40個標準400米田徑場圈,確未必每個肢體殘障人士適合,但認為,人才少,歸因還是社會風氣限制了殘疾人士想像。他說,自2017年殘疾運動員計劃全職化後,在港做殘疾運動員待遇已有改善,反而是很多人覺得殘疾者做運動只是「玩玩吓」,「政府在這方面應多推廣,大力點告訴別人,運動員也可以是殘疾人士的職業」。

他透露退役後計劃成立學院,助殘障人士及SEN學生,「將所有殘疾人士帶晒出條街度先」,按其需要配對資源,讓他們有信心走出社會,助社會共融。

明報記者 孫澤芳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