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狄志遠、彭意婷:提升青年話語權 開啟香港復和新局

發佈於

【明報文章】社會事件已經過去,相關的青年案件也已經告一段落。然而,這些並不代表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已經被解決。香港政府必須認識到:要實現真正的社會復和,關鍵在於與年輕人重建互信。目前政府與年輕人之間,仍存在嚴重的信任危機。政府需要面對現實,主動採取措施來彌合。

青年永遠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24年3月的調查,僅16.9%的受訪者對政府表示滿意,而43.5%表示不滿。年輕人對社會的歸屬感和對政府的認同感,持續處於低谷。中大亞太研究所的2021年調查顯示,近60%的受訪15至30歲青少年表示希望離開香港;2023年,約四成受訪者表示如有機會會移民海外,當中三成人已經開始準備。這些資料反映了當前社會氛圍對年輕人的影響,也顯示香港正面對人才流失的嚴峻挑戰。

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同樣需要面對社會運動後如何與年輕人修補關係的問題。大家都明白,年輕人永遠是驅使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因此他們積極尋求與年輕人對話和合作的方式,而不是選擇對抗或審判。南非政府在面對「#FeesMustFall」抗議運動後,主動與學生代表展開對話,並推出了針對性的教育政策改革。智利政府在應對社會不平等的抗議時,選擇了重寫憲法的道路,確保年輕人在過程中有重要的發言權。這些做法不僅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還為未來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的青年部門共同管理制度,則提供了一個長期有效的青年參與機制。這個始於1963年的制度,確保了年輕人能夠直接參與影響他們的政策制訂過程,其核心理念是青年與政府應該平等地參與決策。在這個系統中,來自各種青年組織的代表和政府官員共同組成決策機構,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和投票權。這種結構確保了青年的聲音不僅被聽到,還能夠真正影響政策制訂,推動政府不斷向前發展。

倡設「青年事務協作平台」

積極與年輕人溝通、合作,不僅可以化解社會矛盾,還能為社會注入持續前進的動力。借鑑這些經驗,並考慮香港的實際情况,我們建議在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多元化的「香港青年事務協作平台」。這個平台應包括40至50人的改革後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包括官方代表、各政黨的青年代表等),30至40名由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代表(18至35歲)組成的青年諮詢小組,以及根據需要設立的專題工作小組。此平台將確保來自不同政黨、政治團體、社會背景和專業領域的青年代表參與,讓政府和青年共同決策。

此外,區議會應該定期舉辦地區青年論壇,為年輕人提供與政府地方部門直接對話的機會。這些論壇應該覆蓋各個地區,讓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都有機會參與。同時,現有的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也需要改革,論壇的議程需真正由青年主導,討論青年真正關心的議題,而不是官方離地的假設。

社會表面安靜 不等同真正和諧

最後,特區政府必須重新審視和平表達意見的權利。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我們需要確保年輕人能夠自由表達意見,消除他們對於表達自己意見的恐懼感。現時要發起遊行示威等表達群體意見的方式,似乎已難以實現;但社會表面的安靜,並不等同真正的和諧。政府應該創造更多安全、有效的管道,讓年輕人能夠無所顧忌地發聲。

當年輕人感到他們可以安全地表達意見,並且這些意見能夠被認真聽取時,社會才有復和的可能。如果香港政府繼續故步自封,用審判的心態看待年輕人,最終只會失去一代人,甚至整個城市的未來。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彭意婷是新思維社區幹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彭意婷]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