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新型工業新資助上限大增 料吸200億投資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撥款百億推行「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鼓勵企業利用創新科技實現智能化製造,推動下游新型工業發展。創新科技署昨公布推出加速計劃,以「1(政府):2(企業)」配對形式(即按政府與企業1:2出資比例配對資助),資助最多100家從事策略產業的企業設立智能生產設施,料可帶來不少於200億元企業直接投資。有議員認為政府應設定計劃帶來的利得稅收益標準,「起碼能收回(100億元)成本」。

新計劃針對3個產業: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及新能源科技,提供資助建設智能生產設施。資助範疇類似「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但規模遠大於後者(見表)。

創科署回覆本報稱會透過「加速計劃研究人才庫」,吸引相關企業在港設立具規模的研發中心,進一步促進產學研多方協作和提升香港的創科生態,為研究人才創造更多機遇,目標由2024/25年度起,透過加速計劃吸引50至100家企業在港開設生產設施,相應企業的直接投資不少於200億元。

「加速計劃」料吸大中型公司

議員倡定利潤指標助回本

政府亦會為獲批項目的企業聘用研究人才提供額外資助,創科署稱,除現有研究人才庫下聘用4名研究人才、總聘期144個月的配額外,該等企業可以1(政府):1(公司)的配對形式額外聘36名研究人才,總聘期3年;政府最多支付其月薪或津貼上限一半,以較低者為準。以加速計劃最多有100個項目及每所企業聘40名具博士學位研究人才3年作估算,預計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額外資金需求最多約36.8億元,可聘最多4000名員工。

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吳傑莊稱,把資助上限設為2億元較過往資助額大,能夠吸引的企業應有一定規模,以大中型公司為目標,並認為新計劃的100億元投資額可創造約3000個高端崗位。惟吳認為「企業可以買了許多機器、請了一班人,然後5年後發現無錢賺、無稅交」,因此應定立利得稅收益標準。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