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黃偉豪:AI泡沫是否存在? 關鍵在蘋果的成功法則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全球均在關心美國正在發生的兩件大事,一件事是政治大事,另一件則是經濟大事,兩件大事均影響世界未來的發展大局。在政治上,當然是美國總統大選;經濟方面,則是在市場上是否有AI(人工智能)的泡沫存在。

以上對於AI的憂慮,並非無中生有。近一年,美國股市已經多次反覆波動,市場對於AI的經濟貢獻的信心已經開始動搖;股市的大幅調整甚至股災,也有山雨欲來之趨勢。AI是否存在泡沫的關鍵,在於市場及科技公司是否有緊記蘋果電腦當年成功的法則,就是科技的發展必須以人為本、以顧客為先。

科企吸巨資 惟未見助其他公司增生產力

近年投資者對於AI發展和經濟潛力的預期,已到了近乎瘋狂的狀態。在這一股熱潮下,晶片設計商NVIDIA的股價,於2020至2024年的短短4年間升值了22倍,其市值曾經超越微軟和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但問題正正在於此——雖然AI科技公司的股價和盈利節節上升,多次破紀錄,不過並未見得其他公司能夠透過採納AI科技,提升它們的生產力和盈利能力。

如果AI的發展只是停留在目前狀態,即是AI科技公司單方向在市場上大幅吸納巨額資金,卻又未能夠幫助其他公司,透過AI提升其生產力和盈利能力,這便是一個名正言順的赤裸裸經濟泡沫。猶如2000年期間的科網股泡沫一樣,總會有爆破的一天。當年科網股的爆破,導致資金流向樓市,形成一個全球的地產泡沫,禍延至今仍未解決。

在目前世界各地均存在地產泡沫的時代,倘若AI泡沫爆破,隨時也蔓延至樓市,形成雙泡沫的同時爆破,帶來世界經濟大蕭條,後果令人不敢想像。

公司應用AI比率仍極低

對於這個問題,《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今年7月有一篇深入報道(註1)。這篇報道列舉很多例子和統計數字,印證人們對於AI泡沫的憂慮。首先,雖然在個人層面,由於如ChatGPT等生成式AI的流行,很多人均有使用AI的經驗;可是在企業層面,真正使用AI的公司比率仍然是非常之低。調查顯示,於2024年的美國,表示在過去兩個星期使用過AI的公司少於5%;表示在未來6個月打算使用AI的公司,也不多過7%。這清楚顯示,AI在公司生產和運作上的應用率仍然極之低。

該報道亦分析了應該受惠於AI科技的公司的股價,包括大型零售商Walmart,結果發現這些公司的股價並沒有顯著上升。因此目前AI的發展,真正受惠的只是自吹自擂的AI科技公司,而不是應該受惠於AI發展的企業。這跟在股市上炒作得瘋狂的AI浪潮,形成一個處於不同世界、絕對相反的強烈對比。

上述報道亦有研究AI與生產力的關係,並且觀察到一個令人尷尬的情况——在過去AI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幾年裏,全球生產力與過往相比並沒有顯著分別。即使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有機會和能力使用AI來提升自己競爭力的較先進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這些國家的生產力也沒有上升迹象,甚至比過往為低。花費了這麼多資金和時間,如果AI根本對企業的生產和利潤沒有幫助,這麼,目前的AI熱潮不是一個泡沫又是什麼呢?

在這個AI泡沫的陰霾下,唯一令人安慰的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新科技發展的起步階段,例如電力的發明和私人電腦誕生,這些科技均需要一段時間,甚至是長達10多年,才真正被企業運用,從而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

然而,什麼都不做,只是等待,AI泡沫的問題又是否能夠自動解決呢?目前AI的發展,是一個可以透過時間來自動被人解決的適應問題,還是有更深的問題隱藏在核心之中?

要理解AI發展普及化所面對的問題核心所在,我們不妨先看看一個由國際顧問公司The Adecco Group發布的研究報告結果(註2)。這個研究訪問了來自全球四大洲的9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澳洲、日本和新加坡,超過2000個公司高級行政人員(C-suite executives)。

其中一個發人深省的調查結果是,竟然有高達57%的高級行政人員,對於機構管理層的AI技巧和知識缺乏信心。問題在於,當企業不懂得複雜的AI技術的時候,究竟責任是出在作為顧客的企業之上,還是在發展和開拓AI科技的公司,及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是「科技追不上顧客」?還是「顧客追不上科技」?究竟誰是誰非?誰錯誰對?

「從客戶體驗開始,然後回到技術」

要解答這個問題,蘋果電腦的成功傳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個案。「蘋果教主」Steve Jobs多年前在一個發布會上,便被問及應該先發展最新的科技,然後再向市場推廣開去,還是首先了解顧客需要,然後才研究有什麼科技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面對這個看似兩難的問題,Steve Jobs早已斬釘截鐵地說:先了解顧客的體驗和需要,才去發展科技,是唯一可以令科技公司成功,及達至科技被廣泛使用的唯一方法。

Steve Jobs的回答原話如下(註3):「你必須從客戶體驗開始,然後回到技術。你不能從技術開始,然後試圖弄清楚你要把技術賣到哪裏。(You’ve got to start with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work backwards to the technology. You can’t start with the technology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ere you’re going to try to sell it.)」

防泡沫爆破 須反璞歸真

Steve Jobs當時看似輕描淡寫的幾句,目前已經成為著名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學說。如今舉世知名的iPhone,便是設計思維的產物。設計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專注於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重新定義問題,並創建創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些需求。要防止AI泡沫爆破,AI的發展就必須反璞歸真,以顧客為出發點,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追求更新和更強的技術之上。

註1:”What happened to the artificial-intelligence revolution? So far the technology has had almost no economic impact”, Jul 2 2024, The Economist.

註2:”Leading through the great disruption: How a human-centric approach to AI creates a talent advantage” (discover.adeccogroup.com/Business-Leaders-2024_Global-Report)

註3:請參看www.youtube.com/watch?v=dI93BvrBxQ0

作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院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黃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