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葉兆輝:尋短非自身問題 家校需討論

發佈於

【明報專訊】過去一周發生至少兩宗學童輕生事件,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昨在商台《政好星期天》稱,中心研究數據顯示學童自殺非單一問題,亦受家庭環境及學校壓力等影響,其中去年15歲或以下年齡組別20多名自殺學童中,有一半來自單身或離婚家庭,部分遺書透露遺憾與無望感。他說精神健康是每個人都遇過的問題,希望家校、學生均能踏出多一步討論。

校長籲「三層機制」恒常化

教育局推行應對學童自殺的三層應急機制,輔導教師協會主席兼中學校長何玉芬認為幫助大,建議恒常化。葉提醒,學童自殺不等於精神健康問題,數據顯示10名輕生學生只有兩人見過醫生,當中亦僅四成呈抑鬱徵狀,認為更重要是社會給師生建立關係所需的時間與空間,建構幸福校園,讓學生感到安全、開心、被接納。

為應對學生無望感,何玉芬指家校應從小協助孩子建立對未來的盼望感,包括推行生涯規劃教育,讓孩子從小接觸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看到人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避免以成績做一個人的價值指標。另外,她稱所任職學校會用科技增加學習互動,以及從兩測兩考改為3次大評估,騰出時間讓學生參與情緒教育等。

至於基層家庭或因工時長影響親子關係,何玉芬稱該類家長普遍珍惜與子女共處時間,舉例學校每年臨近派成績表,會讓學生提前準備一項在該學年感到自豪的時刻,與教師家長分享,「由子女分享學習情况」,建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及親子關係。

何玉芬建議家長減少查看家長群組信息,甚至「狠心」退出群組,以免下意識與別人子女比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