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面對自殺童 談判專家:溝通態度重於內容

發佈於

【明報專訊】學童自殺問題備受社會關注。警方昨聯同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舉行校園危機處理分享會,並推廣「校園危機處理實務操作指引」。警方稱去年11月起共舉辦18場校園危機處理分享會,約2620人參加,今年內會最少舉辦多5場;警方亦已制定校園危機處理實務操作指引,分發全港學校。有學者稱,自殺學童僅三分一留下遺書,內容有強烈的內疚感及無望感,學校及家庭有需要令學生感受到愛與被愛,令學生喜歡學校生活。

警方伙港大推校園指引

辦講座分享防自殺經驗

警方談判組主管總警司廖珈奇表示,當校園危機發生時,教師第一時間如何處理是常見問題,他期望可透過實務操作指引補充這部分,例如以簡單概念讓教師知道有事情發生時,首先該做什麼,如何做好控制、指揮及溝通。廖又說,對成年人與學童的處理手法不會有太大分別,因對於「旁觀者」來說「我哋咩都唔知」,雖然每人性格不同,有些會「吐苦水」,有些不太願意溝通,但認為「要當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最重要是細心聆聽。

至於溝通時說話內容,廖珈奇指出,教師其實不需太擔心措辭,如能透過身體語言、聲線語氣,讓人覺得你關心對方、想幫對方,便很足夠。他指教師往往不知道一些敏感語句可否說出來,例如「自殺」、「死」、「這麼高是不是真的想跳下去」,但用詞非重要因素,反而要表達當時感覺很關心該學生。他又指出,除面對面聊天,現時很多時候未必可見到有求助需要學童的真人,多了要用社交媒體與他們溝通。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本月10日公布最新數據,15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的自殺率由2022年的0.9顯著上升至2023年的2.9。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當中只有三分一學童留下遺書,而遺書中的用字反映他們生前帶有強烈的內疚感及無望感,不滿意現狀,也沒有願景和能力去改變。他表示,家長和教師都是學童身邊重要的守護者,透過共同努力,提升學生解難能力,這學習過程將會成為學生離開校園後終生受用的資產。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