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學童自殺率急升 以女童為甚 港大指學童因疫失人際支援 (18:59)

發佈於

今日(9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今日公布最新自殺數據,報告顯示,去年本港15歲以下自殺率出現顯著增長,按年由0.9升至2.9,升2.2倍,當中女童自殺率由0.5急升至4.2,升幅達7.4倍;男童自殺率升62%,由1.3增至2.1。中心分析,15歲以下女童自殺率高,最主要與女性更重視人際關係、女性踏入青春期易受荷爾蒙變化影響情緒波動。中心總監葉兆輝指,整體學童自殺情况令人憂慮,疫情暫停面授課對學童成長階段造成創傷,學童難建立人際關係支援系統,令他們去年復課後難適應校園及學習壓力,呼籲學校多留意學童情緒,好好為其修補缺口,否則難言學童自殺會否持續。

去年本港共有24宗15歲以下自殺個案,較前年僅7宗大增17宗。去年相關個案中以女性較多,佔16宗,男性則涉8宗,與前年相反。前年男性自殺個案佔5宗,女性則有2宗。

中心培訓顧問及臨床心理學家何倩恒分析,青少年在青春期受荷爾蒙影響,情緒本已較易波動,去年復課後在學業及人際關係上又要面對很多新挑戰,情況就像「一個本身抵抗力低的人身邊突然多了很多致敏源、叫一個腳痛的人再走好多里路」,壓力引起青年自殺念頭;而女性在8歲至13歲開始踏入青春期,且較受荷爾蒙影響,故自殺率較高。

葉兆輝提到,三分一15歲以下自殺個案有留下遺書,形容他們並非「無交帶」,不少自殺者在遺書內均談及覺得對不起家人、感到內疚,對未來失去信心,感到無望等。何倩恒認為,這些遺書反映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不論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子女精神健康,而「無望感」則反映青少年欠缺「成長心態」,發現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時並非選擇繼續努力,而是直接了結生命解決。何說,自責情緒本身有其功能,可推動進步,年青人卻認為自殺才能解決當前困難,本港青年缺乏成長心態或與社會風氣有關,只有做得好才會被稱讚,很少人會讚一個人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