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銳紹:出拳起腳應有方 先將體魄練強壯——從《女殺手》歌詞看中美角力及香港策略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中美角力是長期問題,近期有些方向性的變化值得關注。小弟乃一介庶民,實在無大作用;而且近日不僅政治氣候悶熱,天氣也熱,身心不舒,倒不如趁機鍛煉身體,做閒雲野鶴的蟻民更好。忽然想起陳寶珠《女殺手》的《練武歌》,於是一面唱一面健身。唱呀唱,突有靈光入腦,當中歌詞竟與今天中美形勢何其相似!馬上把其中兩句引為今天標題。

(1)近期美國對華態勢的新動向

──在此先騙點稿費,引述《練武歌》部分歌詞:

出拳起腳應有方,運行靈活最適當。

眼四看耳聽八方,沉着應戰莫狂妄。

練武叻過占士邦,快打急攻真正爽。

攻其無備理所當,一齊練到似金剛。

希望各位勤力幹,先將體魄練強壯。

雙龍出海真兇悍,專打心肝和五臟。

猛虎歸山有名堂,連消帶打惡抵擋。

蝴蝶雙飛聲威壯,大鵬展翅毒夾狼。

混水摸魚兜心撞,魁星踢斗最難防。

上述戰術,中美都可以用,其實已正在使用,關鍵是誰運用得恰當和技巧,才能決定效果如何?我從不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但細觀風雲,頭4句最合中國思考,慎防美國按最後8句出招;中國「先將體魄練強壯」,雙龍出海,蝴蝶雙飛,養精蓄銳,再用這8句話回招,定可「叻過占士邦」。

──從美國近期行動和態勢可見,有幾個特點:(一)經幾年部署,已由鑄劍、亮劍、出鞘、出招到準備衝刺;(二)近期將密集式出招;(三)對其友好國家進行階段性的動員和同時出招,而針對中國的總動員行動,可能在明年美國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出現。歐美之間雖有矛盾,但共同利益較大。

下列例子足可證明,詳情可參閱近期新聞:

.對香港提升「營商指示」。

.美國國會本周一復會,首周即有最少25項直接或間接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將會討論及表決,包括《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如通過其針對措施,香港經貿辦可能要在指定時間內關閉。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出訪倫敦,與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穆爾公開接受傳媒訪問,指「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主要的地緣政治和情報挑戰」。過去,這兩大情報機構私下接觸已非常緊密,這次如此高調,實有其算計。

.美國財長耶倫稱可能在總統拜登卸任前再度訪華,而在她之前,副財長先到。按近期態勢,美國官員來華的姿態近乎攤牌多於溝通。

.荷蘭在美國催使下,進一步收緊對中國輸出晶片設備和技術。

.歐洲(包括與中國較友好的德國)軍艦經過台灣海峽次數增加。

.美國增加約見對華投資的美國大企業,政圈指是曉以利害。

──中國也有辦法應對,但須及早和審慎而行。例如外長王毅早年已專門訪問荷蘭,外媒消息指兩國在美國催迫荷蘭之前已商議應變方案,很多合約(包括製造晶片的光刻機)在實施限制前已經簽署,以作規避。即使今天,中國也可以轉彎進口有關設備和技術。關鍵就是「先將體魄練強壯」。據報中國2022年已可製造7納米晶片,這是美國對華封鎖之後的事。

(2)中國為何經常事倍功半

──雖中國可應對外國壓力,但最大問題是付出和效果不成比例,不符成本效益,經常事倍功半,有時更徒勞無功,有外媒甚至形容為「引火燒身」。

近期例子是中國未來3年向非洲國家提供3600億元(人民幣,下同)融資,推動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不少於700億元,幫助非洲創造至少100萬個就業機會,提供10億元無償軍事援助。

這明顯是國際慣用的「經濟買外交」或支持,但此舉引起內地民眾高度反彈,只是官媒不報道而已。看看內地網民反應,其反彈程度比近期另一個熱議話題(房屋養老金)更甚。有網民說:中國剛好有3600萬大學畢業生未能就業,如果把3600億元融資(或一半)投放在中國人身上,不是更好嗎?

──我理解眼前中美角力之際,中國需要「南南合作」。但按過去經驗,這種合作關係絕不穩固,一旦中國未能延續經濟支援,這種友好關係就脆如麻花。與中國長期友好的坦桑尼亞和贊比亞,近年也因坦贊鐵路升級的問題,由2017年談到現在,已開始「跳草裙舞」了。

──另一個例子是挪威和西班牙領導人訪華,中國解讀為反映歐洲對華政策與美國不同的共識;但歐洲傳媒則指這是歐洲國家內部對華政策的分歧。挪、西兩國也不是歐洲主要強國,政要來華也起不了大作用。

可見,中國不能新瓶舊酒。今天的中非關係,跟1960和1970年代已大不相同。當年中國人勒緊褲頭也願意支援非洲兄弟國家,但今天要說服國民並不容易;更何况,國民的利益和情緒也需要照顧!

(3)香港作為磨心 可以怎樣做?

──美國增加對港壓力後,港府官員紛紛指摘,其嚴厲程度比過去強烈,反映港府也知道「大鑊」,美國將要「加碼動真格」。惟眼前除了港府已推進的工作外,最重要只有3招:

(一)跟中央(至少是務實的專業人士、官員)實事求是地反映香港情况,通過他們在內部游說、互動和調節策略,抗美來侵。這類人不是沒有,關鍵是港府怎樣找?敢不敢找?

其實,這類人不介意兩地有深度交流,如不反映實情,只會不斷加深內地的一個印象:「港官力不從心,不夠魄力。」這不是挑撥離間,而是中國內地官場文化令雙方都有誤解和誤區,逐漸失去「因時因地因勢」的獨立思考。而這一點恰恰又是內地最需要港方提出的。

(二)改變解讀中央政策的方法。港府和建制派為了讓港人知道美英來勢洶洶,不斷舉例說明。近期較常用手法是,指出英國和港英政府當年對香港也不民主,「今天的民主已比當年好」。

惟這個「當年」不知意何所指?而市民普遍感到的是港英治港後期,民主是「漸進式的從無到有」,但近年卻是「從已有(一些)到沒有」,或者「似有還無」。市民感到,港英留下漂亮的蛋糕,市民拈了蛋糕上的忌廉,還想吃下去,但現在整個蛋糕被拿走了,只剩蛋糕碎。這教市民怎樣聽得進對港英和外國勢力的批評呢?

(三)讓市民感到真的可以提意見。港府聲稱歡迎意見和建議,但種種行動和條例已令人感到頭上懸刀,導致大家都不想關心政治。近期中大一個調查非常說明問題:33.6%受訪者對政治沒什麼興趣,25.2%表示完全沒有興趣(合共58.8%);有些興趣的有35.4%,很有興趣的只有5.4%。這說明官方予人「禁制」市民談他們想談的政治(政制發展)之感,結果連官方想市民關心的政治(美國壓港)也一併殺掉。市民對外國勢力毫無興趣和感覺,不知官方會否感到自討苦吃?

──我不會把這些拔高到政治經濟學或政治心理學的高度,但至少要懂得基本的宣傳心理學。必須知道:頂住一道氣,就不會同聲同氣。所以,要從市民能夠感覺到和真的想談的事物入手,「出拳起腳應有方,先將體魄練強壯」,然後才能合力對外。否則,女殺手的殺招你棄人取,又如何「練武叻過占士邦」?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