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梁敬國:建造業如何逆境求存

發佈於

【明報文章】面對環球經濟波動,建造業作為香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從業主、顧問公司、承建商、分包商以至前線工人,整個行業都籠罩在經濟陰霾下。接連有老牌及大型建築公司陷入財政危機、建築師行裁員、放無薪假,以至工人被拖欠薪金的消息不絕於耳,引起社會關注。

剖析建造業困境

疫後香港全面復常,但受外圍環境影響,經濟復蘇速度較預期慢。現時業界每年平均有2000億元工程,當中政府工程及私人項目各佔約一半。近年樓價下跌,發展商推盤更見保守,令去年賣地成績不及以往的三分之一,單靠工務工程無法對冲私人市場萎縮。

私人住宅及商業樓宇項目延後,加上大型公共項目因資金審批、規劃調整等原因,而未能如期推出或擱置,導致工程量驟減;原材料價格波動、工資成本增加等,亦進一步壓縮各持份者的利潤空間。

為爭取中標機會,部分工程顧問或承建商或會採取「割喉式入標」的低價中標策略。這種不健康的競爭模式會嚴重破壞行業生態,影響工程進度、質量及收益。

「拼經濟」是今年施政報告重點,惟佔行業九成的中小微企融資問題確實存在,且可能比想像嚴重。

建築工程項目周期較長,從施工到結算往往需時數年,甚至逾10年,尤其是涉及政府或大型公共設施項目。這種長期資金佔用,令企業難以迅速回本,加上經濟下行、高息環境、銀行收緊信貸條件或提前要求還款、物料供應商再不接受延期付款而改為貨到即付、分包商和工人要求更頻密的付款進度,以及顧問公司在私人業主影響下過度收緊中期糧款批核等,進一步加劇建築公司,特別是中小企的現金流壓力,隨時引發骨牌效應。

緩解困境的建議

現時銀行及金融體系對香港前景信心不足。面對建造業困境,政府要加大力度令私人市場蓬勃,改善投資信心,同時減低建築流程的複雜性。據知立法會正與政府商討加快縮短工程審批程序,例如將不涉及重大安全結構的工程,交由專業人士自行認證,減省成本。筆者亦同意政府提早興建學校及老人院、繼續之前暫緩的工程,或加快上馬部分項目,以增加外判顧問和工程合約。

政府在疫情時推行的德政,如就項目2%或3000萬元封頂的工程預先付款,能夠紓緩企業資金緊絀,希望其他公營或私人業主也能仿效。若市况進一步惡化,筆者建議當局加碼預先付款政策,不封頂或推出其他優化措施,相信對業界有一定幫助。

筆者欣聞發展局一直密切監察市况,更主動與金管局合作,積極推動銀行業與建造業溝通。此舉為業界提供直接了解銀行貸款政策與流程的機會,讓雙方交流最新資訊。銀行界更公開表態繼續支持香港基建發展,及向建造業提供所需的融資或借貸服務;金管局則與香港銀行公會共同成立「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針對處理個別企業可能遇到融資困難的個案,加強與相關業界溝通和合作。

筆者希望這些措施能夠協助加快融資及借貸流程,顯著改善各持份者的財政狀况。

此外,政府宜進一步加快《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的立法進程,亦應盡快涵蓋至私人市場和工程尾期結算,令承建商及早取得應收款項,有更充裕資金流開展其他工程,促進行業發展。

籲所有工人對欠薪「零容忍」

一般工程合約均以誠信為原則,依法對付款流程採取嚴格標準與規定。承建商在收到業主款項後,將依據工程進度和完成量,按時向分包商支付相應款項;並在整個工程周期中,嚴格按照合約規定和實際營運情况,管控資金流,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亦會定期及主動與分包商溝通,解決付款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鼓勵所有承建商繼續遵守此等高規格標準,以維護行業整體信譽。

為保障工人合法權益,當分包商「走數」,即使承建商已全額向其下分包商付款,仍會先行墊支出糧予工人,無疑加重承建商財政壓力。筆者呼籲所有工人對欠薪「零容忍」,應把握法律賦予的權利,在工資期屆滿後7天即時向勞工處舉報,方能遏止不良現象,保障自身權益。

欠款並非行業普遍現象

筆者承認,個別延誤付款確實存在,惟往往牽涉複雜原因,例如業主延遲付款、工程變更導致額外成本,或合約條款有爭議等。因此,拖欠款項並非行業普遍現象,而是個別行為。惟最近有持份者多次高調批評,以偏概全,誤導公眾對承建商以至整個行業的觀感。

單純批評不僅無助解決問題,更會破壞業界的共融氛圍。建造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所有持份者共同努力。任何片面之辭而無視事實的言論,都是對每名從業員的不尊重。

作者是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敬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