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坐落六大斷層線 「亞洲世紀」避戰為先

發佈於

【明報專訊】21世紀是「亞洲世紀」是馬凱碩等不少地緣政治觀察家的主張,但觀乎近年全球戰火頻仍,先後有俄軍侵烏和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發生,亞洲世紀到底會否和平?

馬凱碩指出,有西方評論主張亞洲的未來將等同歐洲的過去(即兩場世界大戰),但他認為不一定,特別是東盟國家應會盡力維繫和平。他指冷戰時期許多重大戰爭(像韓戰和越戰)都在亞洲發生,但在1979年中越戰爭後,45年以來亞洲都處於和平時期,這點並非意外,「我傾向相信我們發展出一套強調務實主義、區內磋商和基於共識的文化——某種意義上這是東盟的功勞」。

東盟妥協藝術 展地緣政治競爭力

「我們(東盟)正透過妥協展示地緣政治競爭力(geopolitical competence)。」對比之下,馬凱碩認為歐洲本應堅持北約不再擴張來避免烏克蘭戰爭,加沙戰事則可透過西方推動以巴「兩國方案」來避免,但如今局勢發展突顯西方失去地緣政治競爭力,「不知道如何避免戰爭」。他又形容東盟令新加坡等一眾成員國得以共同表態不選邊站,為其帶來抵抗中美施壓的緩衝,「東盟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組織」。

記者對此提出質疑,以烏戰為例,俄羅斯對外擴張的地緣政治野心似乎也不應忽視。馬凱碩回應稱,他認同美國戰略學家米爾斯海默的看法,即俄羅斯是「被挑釁」,他提醒美國戰略家、「圍堵(蘇聯)戰略」之父凱南早年已有類似警告,且「倘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014年提出的(各方妥協)方案得到接納,烏戰本可避免」。他認為亞洲國家應從歐洲的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戰爭覆轍。

馬凱碩同意亞洲國家也有野心,但其野心在於改善人民生活和提升經濟規模,「他們意識到發動戰爭會是最蠢的事,因為戰爭意味着經濟停止增長……(和)犧牲人民生活水平」。他承認亞洲有許多足以激發衝突的「斷層線」——最危險的就是中美角力,其次是缺乏互信的中印僵局,台海、南海、中日關係以至朝鮮半島都是例子,「這正是為何我們需要謹慎」。

談到台海局勢,馬凱碩認為只要台灣不自己宣布獨立,就無戰爭危險,「我認為保持耐性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等待自身經濟發展和更多國家跟中國(北京政府)加強融合,其他國家走近台灣的需要就會愈來愈小,屆時台灣自然會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