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中亞小國夾處中俄 「第三鄰國」路線受考驗

發佈於

【明報專訊】蒙古在地理上夾處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經濟和能源都極依賴這兩個強大鄰國,故其政治立場標榜中立,包括對俄烏戰爭。為紓解地緣政治壓力及增強其獨立性,蒙古一直採取「第三鄰國」外交政策,透過與美歐和日韓等強大的「第三鄰國」建立友好關係。今次普京訪問烏蘭巴托,便考驗蒙古這個中亞小國的「第三鄰國」政策。

蒙古是亞洲唯一實行民主政治制度和開放經濟的前共產國家,贏得西方讚賞,視之為區內的典範。蒙古也爭取在國際舞台上佔一席位,標榜可作為中立的外交會議場所,例如每年舉辦烏蘭巴托對話,讓區內國家和包括歐美等其他獲邀國家,一起討論氣候變化和地區安全等各議題。蒙古亦擴大與其他國家伙伴關係,今年已接待來自美國、斯洛文尼亞、菲律賓、白俄羅斯、英國和德國的元首或外長。

儘管蒙古盡力展示軟實力贏得全球各國的好感,但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備受這兩個鄰國影響。蒙古幾乎所有汽油和柴油供應,以及大部分電力都依賴俄羅斯提供;蘇聯時代留下的協議,也令俄羅斯在蒙古多個重要建基和採礦項目中保留了50%擁有權,尤其俄國是蒙古鐵路系統的合作伙伴。同樣,蒙古大部分非能源進口都依賴中國,包括食物、消費及工業產品。中國亦是蒙古90%出口目的地,主要為煤和銅。中俄可利用對蒙古的政經影響力試圖向烏蘭巴托施壓。

政經受制中俄 難言獨立

堅持「第三鄰國」政策的蒙古,雖在聯合國譴責俄軍侵烏上投棄權票,但也小心避免違反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美國學者指出,儘管蒙古意識到普京今次到訪對維持兩國友好關係及能源供應很重要,但也關注普京此行及不執行國際刑事法院的拘捕令,將如何損害該國的國際地位,反映蒙古致力維持其獨立性並不容易。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