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方可成:史上首屆「AI大選」:傳媒技術改變了政治嗎?

發佈於

【明報文章】今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是ChatGPT引發的生成式AI(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之後的第一次大選。因此,有人稱之為史上首屆「AI大選」。目前,選戰已經進入後期,距離投票僅剩60多天時間。在激烈的選戰中,AI技術到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它有沒有改變這場政治盛事以及美國的政治生態呢?

候選人的AI分身? 選民並不買帳

說到生成式AI在政治競選中的應用,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用AI來模擬候選人的聲音和外形,與選民聯絡。

比如,一個普通美國選民可以接到來自「特朗普」的電話,與AI生成的「特朗普」聊天;甚至,你可以在手機上同「特朗普」展開視頻通話,與「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受「他」鼓勵你出來為共和黨投票的信息。

從技術上說,這樣的場景完全可以實現,也不會花費很多資金。在傳統的競選過程中,候選人再努力,也只能與極小一部分選民有一對一交流;而科技技術則讓選民都有了跟看起來非常逼真的候選人AI分身單獨交流的機會。

但是,這種有點科幻小說感覺的場景,在實際中並沒有出現。

儘管在美國湧現了不少針對政治競選領域的AI創業公司,但很少有公司成功說服兩黨候選人使用它們的「候選人AI分身」服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競選團隊經過評估之後認為,選民並不會買帳——他們並不會因為有了跟AI版特朗普交流的機會而感到興奮,反而會覺得怪異和排斥。

假定要使用這種AI分身,競選團隊會面臨兩難的選擇:如果不向選民披露這是AI分身,那麼就是在欺騙,會喪失選民的信任;但倘若一開始就提醒選民,這是AI生成的聲音和畫面,那麼大家就會迅速失去與「假人」互動的興趣。

今年早些時候,在俄亥俄州競選議員的民主黨人Matthew Diemer曾經與AI公司合作,利用AI技術自動給選民打電話。他本來希望用自己的聲音訓練AI,但公司主動勸他:還是用聽起來就是機械人的聲音吧,這樣可以避免任何選民誤以為打電話的是真人,以免陷入涉嫌欺騙的麻煩。

於是,這些自動打出的電話是這樣開頭的:「你好,我是Ashley,是Matthew Diemer的AI志願者……」在5分鐘的時間裏,機器就自動撥出了差不多1000個電話。然而,在聽到「AI志願者」這句自我介紹之後,超過90%的人就立刻掛掉了電話。

看來,這樣的AI應用並不成功。

今年1月,在美國大選的初選階段,還曾爆出一宗新聞:有人私自用AI生成了一個模仿拜登總統聲音的機械人電話,試圖告知選民「別去初選投票」。這件事情發生後,AI語音製作者因為涉嫌干預選舉而面臨刑事訴訟,美國聯邦政府還出台了禁止此類電話的新規定。

主要用在「最無聊」的領域

如果AI技術沒有被用於創造候選人的分身,那麼競選團隊是不是完全沒有使用AI呢?

並非如此。其實AI工具已經深入競選團隊的日常工作中;只不過,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具體的應用都發生在那些「最不性感」、「最無聊」的領域,主要功能是提升工作效率。

比如,競選團隊已經廣泛使用AI來分析選民數據。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已經用AI發掘選民登記紀錄中的異常模式,並找到值得注意的選民刪除或增加情况。

去年,密西西比州一個團隊用AI自動分析了120個與選民的對話錄音。AI分析之後認為,比起相鄰的A郡,B郡選民態度更加積極,更可能在實際選舉中前往投票。最後果然,A郡的投票率低於B郡。這證明了AI具備從質化數據中做出預測的能力。

再比如,競選過程中需要製作大量文字和圖片信息,例如面向選民發布籌款通告。很多競選團隊已經嘗試用AI撰寫籌款通告的初稿,但效果各異,最終也一定需要人工的把關和挑選。

LinkedIn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曾經是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董事會成員,他一直積極探索AI的各類應用。然而最近他表示,AI在政治領域值得自己投入資金和注意力的,還只是那些「不性感的生產力工具」。他的政治顧問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AI是一隻不會叫的狗。它正在改變競選活動的運作方式,但卻是以你能夠想像到的最無聊、最平凡的方式」。

AI造假與指摘用AI造假

當然,生成式AI改變競選,還有一條不可忽視的路徑——製作和傳播虛假信息,尤其是圖片、視頻類的虛假信息。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的支持者用AI生成了一系列虛假圖片。在這些圖片中,特朗普都被一群非裔美國人熱情簇擁,看上去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黑人的確是特朗普極力想要討好的選民群體。這樣的虛假圖片,試圖影響黑人對特朗普的印象和投票選擇。

早前,特朗普本人在其社交媒體網站Truth Social上轉發了一組圖片,其中一張顯示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打扮成「山姆大叔」的樣子,並配有文字:「Taylor希望你為特朗普投票。」其他照片則呈現了一群身穿「Swifties for Trump」T恤的年輕女性。看起來,這些圖片意味着:人氣超高的巨星Taylor Swift,選擇了支持特朗普。

特朗普在轉發這些照片的時候配上文字「I accept(我接受)」,暗示他已經得到Taylor Swift的支持。

然而,這些圖片都是AI生成的。

AI帶來的影響不止是生產虛假內容,它還被用來當成質疑一些照片真實性的理由。

前段時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底特律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競選集會。從競選團隊發布的照片來看,有相當多人參與了這場集會,表達對賀錦麗的支持。

但是,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面指控這些照片都是AI生成的。他說,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人在集會現場。

要驗證照片的真實性,其實也很簡單——當天去集會現場採訪的媒體不止一家,看看他們發布的現場報道就可以確認了。然而,特朗普又長期攻擊主流媒體都是民主黨人的隊友,聲稱這些媒體都不可信。因此,他的支持者完全可能無視媒體發布的報道,堅持認為集會並沒有人參加。

當特朗普指摘賀錦麗團隊發布的照片是由AI生成時,他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否認這一張照片的真實性,而是要讓人——特別是他的追隨者——陷入一種「對方發布的任何內容都不可信、都可能是AI生成」的思維模式。AI生成圖像的能力,確實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因此特朗普的追隨者完全可以陷入一種邏輯閉環之中,拒絕接受任何跟自己信念相左的信息,並認為那些信息都屬於AI偽造。

這是AI可能給政治生態帶來的最深刻影響——被用來打擊一切組織和個人的公信力。改變政治的並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利用技術的人。一些人希望向民眾灌輸這樣的理念:既然AI生成的內容如此逼真,那麼任何內容都可能是AI生成的;既然任何內容都可能是AI生成的,那麼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相信了;既然沒有什麼可以相信,那麼「信任」就不再是基於理性判斷和批判思考的結果,而是變成一種宗教式的追隨。而這種追隨而非思辨,將會危及民主制度運轉的基礎。

作者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方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