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鄭浩:在困難時局裏 中俄合作尋新機遇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在莫斯科舉行的中俄總理第29次定期會晤上,中國總理李強與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舉行了會談,並共同見證了包括新版《中俄投資合作規劃綱要》在內的17個合作文件簽署過程,合作範圍涵蓋科技、教育、化工、綠色建造、海上搜救和貨物運輸等領域。普京在事後會見李強時表示,俄中全面合作「有大規模計劃和項目」,並「希望這些計劃和項目可以持續數年」。

俄國經濟陷困 惟沒有崩潰

俄羅斯經濟身處困境,是顯而易見的。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先後對俄實施了超過1.65萬項制裁,俄羅斯價值3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及金融機構逾70%資產遭凍結,約500家企業、機構被制裁,主要銀行還被排除在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之外。

此外,美國、英國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歐盟禁止經海運進口俄石油,個別國家則禁止進口原產俄羅斯的礦物、鑽石等產品。西方七國集團(G7)還規定了進口俄原油每桶60美元的最高限價措施,試圖減少俄石油出口收入。

然而,俄羅斯經濟並沒有因為受到西方制裁而崩潰,這同樣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雖有放緩,但除了2022年之外,一直並未停滯不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4月中公布的數據,俄國經濟於2022年萎縮了1.2%之後,2023年有3.6%增長(俄羅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也是3.6%),又預計2024年增長3.2%。

俄羅斯經濟之所以得以存活,並較穩定發展,這與中俄(包括俄國與印度)等雙邊合作密不可分。根據中國海關今年5月公布的數據,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2401億美元。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1292億美元貨品當中,能源產品如石油、天然氣和石油產品及礦產品,佔出口總值73%。今年1至5月,中俄的960多億美元貿易裏,中國自俄進口547億美元產品,同比增長6.9%。

中俄貿易增長,自然是西方不願看到的,因為這意味着它們對俄羅斯的「經濟絞殺」似乎難有成效。於是,在持續制裁俄羅斯的同時,西方又向中國施壓,包括對向俄出口「敏感電子產品」及軍民兩用產品的多個中國企業實施制裁,威脅中國的銀行不要與俄進行美元結算等。可以說,中俄兩國試圖擴大經貿合作,依舊困難重重。

中俄的「方便關係」

毫無疑問,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在相當程度上需要中國支持,正如普京在會見李強時說的那樣:「我們的貿易關係正在發展,發展得很成功……要感謝中國朋友的努力。」同時,中國出於地緣戰略和大國外交層面考量,當然也需要俄羅斯——至少在普京任內時期——繼續堅持對華關係不發生改變。

因此,中俄關係的實質,是以「理解、互助、維持」為核心的「方便關係」,即:只要雙方有需求,且需求又不超出客觀實際的局限範圍,彼此都會盡力而為,以確保兩國在困難時期不出現或少出現困擾雙邊關係的困局。

筆者坦率地認為,當前中俄的這種「方便關係」,大體是建立在「利益重於政治,互助大於互信」的基礎上;而兩國政治與互信的底線,基本上維持在各自及共同的客觀需要上。例如,中俄都需要共同應對「新冷戰」下美國及西方對兩國的打壓;都需要在動搖由西方建立並主導的二戰後國際關係架構及國際秩序中發揮影響力;都需要在與西方爭奪「全球南方」的政治與利益空間方面強化合作。

或許更為重要和更為緊迫的是,中俄兩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化兩國的防務與安全合作,增強彼此的戰略威懾力,以共同抵禦西方的軍事威脅。

當然,如果簡單認為中俄關係不存在任何問題,顯然是脫離實際的宣傳而已。從中國的角度看,歷史與現實都告訴中國:俄羅斯的大國沙文主義、復辟帝國主義和領土擴張主義情緒,不僅始終存在,而且在普京時代還出現了新的滋長。在中國國民(尤以60歲以上的)看來,沙俄對中國的侵略、蘇聯對中國的威脅,以及俄羅斯對處理一系列涉及中國主權利益的敏感問題的不公(如近期有關圖們江出海口如何解決)等,都形成對中俄關係實質的不同思考。

兩國盡力避免分裂

另一方面,包括筆者在內的一些內地學者,對「後普京時代」中俄關係能否持續穩定和發展,仍然堅持不抱確定的看法。同樣,在俄羅斯,由於俄國內的輿論環境比較寬鬆,公開懷疑、批評俄中關係的言論或文章,不時出現在主流媒體;特別是中國經濟及軍力方面的高速發展,以及在俄烏戰爭裏,中國又未能像俄國部分人那樣想當然地認為應該向俄羅斯直接提供武器彈藥支援,因而甚至指摘中國對俄更具潛在威脅。中俄兩國都存在民族主義思潮和勢力,在某些情况下,這一思潮和勢力影響決策層的決策,是很有可能的。

但無論兩國民族情緒或輿情如何,在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引領下,中俄關係裏出現的問題,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中俄各層級的溝通管道,經機制性的對話協商加以解決。即便遇到某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雙方也都本着相互諒解、適當妥協的立場,暫時擱置,想好再談,盡力避免令分歧轉化為分裂。

至於當前的合作,面對兩國的共同挑戰,中俄正在通過緊密協商共同應對。例如在與俄方貿易和結算時,由於中國出口企業和金融機構面對的壓力更加嚴峻,為規避西方貿易或金融制裁,中俄將加快開展易貨貿易。7月中,中俄貿易代表曾在青島市舉行會談,商討如何加快制訂實施更便利的易貨貿易計劃。有消息指,中俄雙方最早在今年秋季,可達成農產品易貨貿易的具體協議。

此外,由於中俄貿易結算已難以再通過國際結算平台直接使用美元結算,因此兩國貿易裏使用本幣結算已成主要趨勢。目前,兩國商品貿易交易中使用本幣結算的比率高達90%。其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佔60%,盧布佔30%。至於在華的俄羅斯個體商戶小額結算,仍以美元為主,但礙於中國外幣現金出入境管制,據悉相當大部分仍存留在中國境內銀行帳戶內,不會對俄商帶來任何經營風險。

建立更靈活便利關係 助迎接未來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於今年9月12日舉行的第11屆北京香山論壇期間,按慣例,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將出席本屆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作為經濟學家出身的俄國防長,別洛烏索夫幾乎肯定會利用在華時間,與中國同行商討兩國雙邊防務安全合作及具體合作形式。這將是繼中俄總理會晤後不到一個月內,再有兩國高層見面磋商,預計會引起輿論的極大興趣。

總之,在中俄合作的暫時困境裏,兩國堅持依靠西方勢力難以插手撼動的雙邊政治關係,探討、創新和建立一個讓雙方都感到更靈活和更便利的雙邊貿易關係,這將有助兩國迎接未來更嚴峻挑戰。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鄭浩]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