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日和牛供過於求 批發價挫 民眾消費疲弱 部分超市停售

發佈於

【明報專訊】日本和牛被視為牛肉中的極品,但隨着日本物價近年持續上漲,當地人為了節省開支而減少購買高檔和牛,有超市因銷情欠佳而停售和牛;與此同時和牛供應量卻持續增加,導致出現供過於求情况,最新和牛批發價格跌至4年來新低。相反,受日圓下跌影響,和牛出口情况向好,上半年創下新高。

匯率影響 出口上半年創新高

《日本經濟新聞》周一(19日)報道,在2020年新冠疫情高峰時期,和牛需求低迷,當年年初批發價一度跌至每公斤接近2000日圓水平,後來由於亞洲和美國對高檔食材的需求加強,和牛的出口增加,價格隨之大幅反彈。不過,隨着需求減少,和牛價格過去幾年反覆下跌。

日本食用肉類市場批發協會的數據顯示,東京市場最高等級A5和牛的7月批發價為每公斤2377日圓(約127港元),同比下跌7%,是連續5個月低於去年同期,並跌至4年前新冠疫情高峰時期以來的最低水平。牛犢市場交易價格也向下。日本農畜產業振興機構數據顯示,截至6月,佔和牛九成的「黑毛和種」牛犢的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1733日圓(約92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8%。

受累通脹 市民減買貴牛肉

文章指出,目前和牛市場低迷的最大原因是消費疲弱。在埼玉縣川口市一家超市,出售的和牛每100克1100日圓(約58.9港元)。一名購買了一小塊牛肉的50多歲女士說:「這個價格的和牛我不會考慮購買……什麼食材都在漲價,即使想吃也很難下手。」附近一家超市在春季一直銷售和牛,但7月後基本不再上架。日本國產牛肉市場銷售的也主要是相對便宜的「雜交牛」(和牛與奶牛雜交而成),以及已經擠不出奶的乳牛。

飼料貴 牛農傾向養殖貴價牛

與此同時,和牛產量卻持續增加。農林水產省的「食用肉類流通統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屠宰的和牛有41,679頭,同比增加3%,是連續18個月超過去年同期數據。背後原因是,在飼料費用等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牛農傾向養殖能夠賣出高價的和牛。

塔吉克購貨增 惹轉銷中國揣測

另一方面,受惠日圓貶值,日本牛肉出口表現理想,今年上半年達4172噸創下新高,同比增加11%,大部分為和牛。文章指出,除香港和台灣等亞洲地區外,歐美民企等也通過促銷活動,擴大了消費市場。《日本經濟新聞》今年2月報道,日本向中亞國家塔吉克的和牛出口在3年內增加了5倍,去年達到304噸,同比增加17%,報道引述市場相關人士推測,塔吉克的和牛可能「偷渡」轉銷往中國,原因是中國2001年因日本發現BSE(瘋牛症)而禁止進口日本牛肉。

(日本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