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韓俊賢:「兩蚊車」之外 解決弱勢群體「出行難」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兩蚊車」和「關愛座」幾乎成為老生常談的爭論。上述兩樣事物如果沒有任何改革或轉變,恐怕只要當城中沒有其他熱話的時候,就會無休止地隨時被拿出來討論,且是大眾喋喋不休的議論題目。但究竟有關爭論會不會有休止的一天呢?本文嘗試集中討論「兩蚊車」的情况,期望政策能夠在未有主要更動之下,可以適度調整,使其爭議可以減低。

筆者無意令現時享有「兩蚊車」優惠的任何群體,在此方面失去其任何已獲得的相對利益;但與此同時,本文旨在討論「兩蚊車」政策所帶來的優惠,是否能夠涵蓋相關弱勢群體,使他們在出行上獲得最佳利益。

爭論不休的「兩蚊車」

追源溯始,「兩蚊車」的爭論由來已久,同時也眾說紛紜;但按筆者的記憶,其源自於當長途車赫然出現大量短途客,類近形成資源錯配,例如長途過海隧道巴士,在巴士過海之前,竟然「站站有落」,導致本來其他乘客期望的「快速過海」變成「龜速路線」——套句行內說話,便如同「大流水」。不過,相對一些本來應該被視為「大流水」的幹線,卻如同雞肋。但這方面所相對剝奪的,只是巴士公司利益,及部分乘客能夠快速到達目的地之期望。此方面並未構成太多問題。

隨着優惠票價計劃涵蓋的交通服務,擴展至非集團式經營的公共交通工具,加上香港社會高齡化,而能夠享有優惠票價的年齡資格也因政策更迭而降低,使之成為本港其中一個顯著的福利優惠措施。這從照護層面的意義來說,本來並無太大可議之處。不過隨着受疫情與地區整體大環境影響,導致本港公共財政出現問題,令「兩蚊車」不得不被正視及討論,甚至成為燙手山芋。

事實上,本港擁有曾經領先區內、令人引以自豪的交通電子支付系統;在系統啟用初期,甚至東亞其他地方都紛紛來港取經。但當他方學習了之後,別人便迎頭趕上。若我們環顧其他城市和地區的類似系統,再套回「兩蚊車」爭議當中,便會發覺某些爭論是可以避免的。約20年前,八達通系統引入個人卡,但未將優惠車資實名掛鈎,導致「盜用」優惠的情况不斷出現;早前曾經因此而採取大規模且事先張揚的打擊行動,又被譏為「雷聲大,雨點小」。但如果一早已能夠藉科技補救、早一點強制施行,這些爭論便不必糾纏過久。

與此同時,其實按里程收費、上落車拍卡,在其他地方早已盛行;甚至在香港部分地區,因應巴士公司對自身營運需要所實施的分段收費,也是透過上落車拍卡進行。事實上,若然能夠在此方面花點心思,例如在某些路線乘搭了某公里車程,便不可能只收2元車資。這些方法不一而足。而更重要的是,如果可以套用落實這類措施,其實就算並非在優惠計劃裏的市民乘車,也可以透過同一個方式按里程收費,從而減少市民對車資昂貴的不滿。

藉科技做小改動 對弱勢者或有大意義

「兩蚊車」作為對於本港弱勢群體在出行上的一項福利,某程度上而言,可說是一個德政;其實對不少基層市民來說,甚至或會是一株救命稻草。但同時,筆者也希望透過本文拋磚引玉討論:對這些弱勢朋友,只有提供「兩蚊車」給他們,便解決了他們在出行上所面對的問題嗎?

就以兩類在2元優惠車資計劃內幾乎肯定會被涵蓋的人而言——輪椅使用者和失明人士——他們的「搭車難」問題,現在仍然困難;而他們能夠享用到2元乘車優惠,基本上只是錦上添花。舉例來說,輪椅群體在本港幾乎沒有乘搭小巴的可能(低地台小巴少之又少,並且營運困難,這已是另一個問題)。雖說巴士現在都設有輪椅位,惟如果在中途站上車,而輪椅位置已經有另一名乘客,後來的輪椅乘客也許只能「望車興嘆」,除浪費時間之外,也可能因此要轉乘其他交通工具(例如臨時電召可以上輪椅之的士)。倘若政府可以鼓勵或資助在巴士到站提示軟件裏加入相關信息(事實上以現時科技,絕對可以做到),有關改動雖小,但可能意義甚大。對於經常面對類似困境的輪椅人士而言,這類舉措可能比起「兩蚊車」,對他們的優惠更大。

宏觀思考 或可發掘新出路

一項受眾認為是好的政策,尤其是福利政策,除非面臨巨大的操作困難,相信會徹底取消的空間不大。如果能夠透過科技小修小補,相信不會對其他受惠者造成莫大不便。筆者認為,儘管這方面的爭論將不會一錘定音;有修正辦法之前,相關討論將難言終結。但如果當局能夠更宏觀地思考,也許可以發掘出一條能夠藉技術解決的新出路。

作者是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韓俊賢]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