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high jewellery:珠寶藝術學院新展覽 探究奧妙礦物世界

發佈於

【明報專訊】對香港觀眾來說,奧運最矚目的時尚品牌可能首推Van Cleef & Arpels(下稱VCA),皆因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和殺入羽毛球混雙八強賽事的鄧俊文,二人在比賽時,手上均戴有VCA的Alhambra四葉草珠寶系列手鏈,品牌風頭一時無兩,引起爭相購買熱潮。除了創作珠寶,VCA亦成立了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透過教育讓大眾了解珠寶的緣起、設計和製作過程。L’ÉCOLE位於香港的亞太區分校最近開設全新展覽「礦石奇珍」,探究奧妙的礦物世界,如何發掘出不同形狀、水晶、顏色和材質的礦物。

5個策展主題

全新展覽「礦石奇珍」是由L’ÉCOLE與巴黎高科礦業學院礦物學博物館(Mineralogy Museum of Mines Paris – PSL)合辦,展出約40件展品,並按物質、珠寶、科技、藝術和太空5個策展主題,由礦石的原子組合開始,揭示礦石的晶體結構和潛藏特性。

幾何形狀非人工

礦石一般是指在地質作用下天然形成的結晶狀化合物,其物質的化學成分相對單一。展覽一開始的「物質揭秘之旅」,讓大家先了解礦石的幾何形狀結構。大家容易將正方形、金字塔、三角形、菱柱或六邊形等形狀的礦石誤以為是人工製成,但其實這是因為礦石是由具周期特性而且會按序重複排列的原子構成,故經常形成特定的幾何形狀結構。礦物可按原子排列形狀劃分為7大類,每種礦物的化學結構和原子排列方式,構成其獨有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例如展覽中呈立方體形態的黃鐵礦(硫化鐵);方解石(碳酸鈣)則為平行六面體的形體。

來自宇宙的礦物

礦物是組成岩石的基本元素,不單出現於地球,其他行星和小行星亦然,部分隕石更提供早期太陽系的歷史證據,展覽中展出來自宇宙的礦物,包括又名為橄欖隕鐵的Esquel隕石(pallasite meteorite),由橄欖石晶體(鎂與鐵的矽酸鹽礦物)和鎳鐵金屬組成。此隕石碎片最先在1951年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Patagonia)發現,既有金屬光澤,也保留了橄欖石原有的翠綠色澤。

礦石各有形狀、顏色、質感

礦石種類繁多,但不是所有礦石在切割、打磨後都能成為寶石,鑲嵌成高級珠寶。一顆礦石需要具備外表美觀、堅硬得以抵受切割,並足夠耐用等特質,方能成為寶石。除了鑽石和水晶(石英),大部分在珠寶中用到的寶石也是金屬礦物,例如玉(翡翠)、紅寶石、藍寶石、海藍寶石、碧璽和石榴石等,都是從相應的礦石中採集得來,再經加工,如切割打磨等,變成珠寶上用到的寶石。

每種礦石各有不同形狀、顏色和質感,有些呈現波浪線條,也有宛若山峰的尖刺。部分礦石擁有帶狀或條狀的分層紋理,因而啟發藝術家的聯想,在建築、繪畫、雕塑和設計等界別做成不同的創作。以張家朗和鄧俊文分別佩戴的紅色和黑色四葉草珠寶為例,紅色的寶石為紅玉髓,是一種棕紅色的二氧化矽為主要組成成分的礦物,二氧化矽本身是透明的,但當中因為攙雜氧化鐵而顯色變成紅色;至於黑色的寶石則為縞瑪瑙,是晶體顆粒細小的隱晶質石英一種。

既是寶石也是金屬提取原材料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董事總經理Olivier Segura表示:「礦物因其多變的特性,於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次我們很高興與巴黎高科礦業學院礦物學博物館合辦展覽,它們是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礦物系列的博物館之一,這次將珍貴礦石帶來香港,展現這些地質瑰寶的多變面貌和獨特美學。」

展覽的壓軸礦石是一塊綻放粉紅晶光的紫鋰輝石(又稱孔賽石)。其化學成分為矽酸鋰,因為顏色晶瑩剔透,近年深受珠寶工匠歡迎。但除了作為寶石,它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用途,就是作為鋰金屬的原材料。1817年,化學家Johan August Arfwedson最先發現鋰元素,後來被廣泛應用到醫藥、運輸、能源和電子產品中。現時大家用到的電子產品以至電動車的電池,便需要用到鋰金屬!展覽將鋰輝石放到最後展出,正正指出礦石之中除了能夠開採出寶石,對於現代生活其實也是息息相關。珠寶和日常生活的距離,其實沒大家想像中的遙遠。●

「礦石奇珍」展覽

日期:即日至10月31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7:00

地點: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 K11 MUSEA 5樓510A室

註:免費入場,提供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導賞團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