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拆局:成以國伊朗角力場 黎巴嫩恐再捲戰火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最新發展令人憂慮第三次黎巴嫩戰爭如箭在弦,再次反映黎巴嫩如何在以巴衝突外溢時首當其衝。

抗以武裝駐境內 兩度遭以國出兵

在1948年以色列立國戰爭,黎巴嫩有份跟其他阿拉伯國家出兵,卻是最早表態跟以色列停火和談意願的一方。黎巴嫩此後跟以色列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未有參與1967年六日戰爭和1973年贖罪日戰爭。然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7年因試圖刺殺約旦國王被驅逐,其後轉戰黎巴嫩,打破當地本已脆弱的宗教和軍事平衡,間接引爆黎巴嫩內戰。

以色列也因巴解的存在嘗試介入黎巴嫩內戰,1978年佔據部分黎南領土,但面對國際壓力停步。到1982年駐英國大使遭巴人槍手行刺重傷後,以色列全面出兵黎巴嫩,欲將盤踞當地的巴解組織連根拔起,引發第一次黎巴嫩戰爭。剛經歷伊斯蘭革命的伊朗也自此介入地區政局,趁這場戰爭在黎巴嫩南部扶植真主黨。從以色列角度看,真主黨在其北面的存在有如芒刺在背,雙方一直維持斷續的低強度衝突。

直至2006年,哈馬斯經民主選舉上台,美國和以色列卻以制裁嘗試逼宮,同年6月,哈馬斯跟以色列終爆軍事衝突,真主黨立即宣布支持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北部並擄走以兵,以色列隨即攻打黎巴嫩,即第二次黎巴嫩戰爭。

2006年黎巴嫩戰爭因為真主黨而添上許多伊朗元素。隨着伊朗把握伊拉克戰爭後的戰略空間擴展地區影響力,黎巴嫩問題日益被視為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去年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外界關注戰火會否外溢。縱然真主黨的反應克制,但專家仍擔心到加沙局勢相對穩定後,以色列便會向真主黨出手。前日戈蘭高地受襲會否成為全面開戰的藉口,值得觀望。

明報記者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