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品牌局倡中小企先做「S及G」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品牌發展局與中華廠商會上周一(15日)聯合發表「香港企業ESG發展現狀與動向調查」報告,報告指香港企業傾向從多方面入手推行ESG,有七成企業更在ESG三大領域中同時實踐多於3個項目。品牌局主席陳家偉指出,報告反映香港業界對ESG實踐高度熱情。

明報記者 邱潤青

該調查以在2024年首季首次登記或續簽廠商會及品牌局「ESG約章」的其中212家企業為分析對象,揭示香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ESG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參與「ESG約章」的機構和企業每年需提交承諾行動清單,於ESG三大領域中各挑選最少一項實務活動作為未來一年提升ESG表現的重點方向。

報告顯示,各參與企業計劃實踐的ESG項目普遍遠超約章的最低「門檻」要求,平均計劃實踐的E、S、G項目數量均為8個以上,其中以G(企業管治)項目最多,平均為10.38個。陳家偉稱,數據顯示大多數參與企業傾向均衡地向三大領域「齊頭並進」,體現企業認識到ESG的重要性。

環保發展成熟 非重視程度低

報告總結當前企業採取的十大熱門ESG項目,其中「社會責任」,「企業管治」及「環保」領域分別佔5項、3項和2項。陳家偉稱,雖然目前香港業界推行ESG的熱點集中於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領域,但不可由此推斷業界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低。因為環保領域實際上起步最早,發展最成熟,反而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均屬於後發的新興領域,企業在這兩個領域反而有較多潛力可挖掘,亦都有更多的短板亟需補足。

廠商會又進一步向參與企業發放「香港企業ESG發展意向」調查問卷,獲144個企業回應。結果顯示,受訪企業未來一年均將在「環保」領域投入最多資源(41%),其次是「企業管治」領域(34%),最少則是「社會責任」領域(24.5%)。

陳家偉介紹,該數據反映提升「環保」領域表現可能需要投放較多資源,而「社會責任」與「企業管治」的改善措施所需資源則相對較少,尤其是社會責任領域本小利大,具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陳家偉建議,無論製造業或服務業,資源有限的中小企可以將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兩個領域作為資源傾斜優選,同時考慮以關愛員工及強化內部制度作為提升企業ESG表現的切入點。

此外,大多數受訪企業高度認同ESG能為公司帶來多方面的正面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最多企業認為ESG可助力提升品牌形象及價值,對其盈利能力亦有裨益。陳家偉指出,統計結果反映業界實踐ESG的動機是「講心」多於「講金」。

香港ESG發展尚處起步階段。陳家偉相信ESG熱潮在未來仍會持續,業界投入ESG的資源亦會水漲船高。細分ESG三大領域,陳認為,「企業管治」與「社會責任」的改善措施為較易獲企業接納的「短平快」之選,因此在今後一段時間仍會是企業發展ESG時着重投資的領域。至於「環保」方面,由於氣候變化、政府和消費者日益重視減碳減排,例如歐盟即將開徵碳關稅,均令企業對減碳措施愈加關注,估計未來企業對於碳審計、碳披露及碳中和措施的採用會迅速增加。

籲採「ESG+香港品牌」策略

因此,陳家偉認為,香港企業應乘當前有利的社會氛圍加緊擁抱ESG,考慮採用「ESG+香港品牌」策略,以「講心」促「講金」,借助ESG活動的正向外溢效應提升品牌形象及親和力、導入新增客群,激發「新質品牌力」,強化企業的品牌價值。

同時,政府也應加強對業界的引導與支援。陳家偉稱,除了提供資助和扣稅等財務方面支持措施外,政府也應投入資源促進本地ESG的標準建設與能力構建,並推動「政、商、學、研」合作,加緊在本港建立ESG相關的審核、認可、激勵制度和服務體系,尤其是產品層面的碳審計和綠色標籤。

[ESG 環保‧社會‧管治]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