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珊瑚一周變白 噩夢兩年更黑 學者橋嘴洲普查稱比例逾七成 料差過2022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港海岸及多處離島均有不少色彩斑斕的珊瑚群,2022年7月下旬西貢橋嘴洲海岸發生大規模珊瑚白化,其後一度恢復健康,但本月中旬白化再現,據本報記者觀察,大規模白化在一周內發生。環境科學學者黃志俊經珊瑚普查統計,該處白化比例逾七成,情况「頗令人擔憂」。中大珊瑚學者崔佩怡認為今次白化程度「震撼」,涉及不同品種、白化程度亦高,料今次本港珊瑚白化會較2022年更嚴重,認為有需要做更大範圍調查,找出成因,助日後保存珊瑚。

明報記者 鄭律銘

本報記者最先在本月10日下午到橋嘴洲連島沙洲旁的珊瑚群浮潛觀察及拍攝,在水深約1至3米處有大片十字牡丹珊瑚群,當日大部分呈健康的褐色,僅個別初步白化,呈螢光綠色;局部同款珊瑚頂部有損傷。同範圍有數株肉質扁腦珊瑚及濱珊瑚分別呈白色及螢光紫色,屬白化現象。

嗇色園主辦可觀中心生物科主任黃志俊本月13日到同一位置觀察,並在上周二(16日)組隊聯同中大珊瑚學者崔佩怡、生態攝影師等一行約10人到場做珊瑚普查,分別觀察珊瑚日夜情况。本報記者隨同觀察,發現珊瑚白化程度較6天前嚴重,除原有個別已白化品種,原先大片呈褐色健康的十字牡丹珊瑚也大部分白化。至於該處魚群如蝴蝶魚、黃尾石剎、蟹及孟加拉豆娘魚,繼續在珊瑚罅隙活躍出沒。

涉多範圍多品種 珊瑚蟲大致正常

黃志俊於普查後整理結果,以樣線截取法(line intercept method)統計顯示,該處珊瑚覆蓋率67.4%、白化比例達73%。黃認為該處珊瑚與本月10及13日相比,16日所見的珊瑚白化明顯更嚴重、涉及「多範圍、多品種」。至於夜間情况,黃稱當晚白化的珊瑚蟲有伸出觸手,大致活躍正常;個別角孔珊瑚的珊瑚蟲縮短,未能有效覓食。

兩年前白化料因海水變暖變淡

崔佩怡形容,珊瑚對環境變化敏感,在不合適環境下,例如海水持續高溫、水質轉變、鹽度下降等,均會令珊瑚將共生的「蟲黃藻」排出體外,導致白化;而珊瑚有95%營養來自「蟲黃藻」,當珊瑚捱餓或細胞感染,便有死亡風險。黃表示,珊瑚一旦死亡,將令魚群缺乏地方藏身及產卵,影響該區生態完整。

前年未見 東平鹿角珊瑚今亦白化

橋嘴洲珊瑚2022年曾大規模白化、之後恢復,相隔兩年白化再現。崔佩怡稱,分析環境數據後,相信上次白化與持續海水高溫及海水變淡有關,水溫是其中一個構成壓力的因素,但今次成因仍待蒐集更多環境數據確認。據她團隊另在東平洲觀察,該處上次未有明顯白化的鹿角珊瑚,今次亦有白化,料今次本港整體珊瑚白化會較兩年前嚴重。

盼稍後恢復 籲市民勿觀摩

黃及崔均期望今次珊瑚白化可在稍後恢復,崔稱珊瑚白化意味已承受不少環境壓力,市民可做的是盡量「取走一些壓力」;黃呼籲市民不要「一窩蜂」觀摩白化情况,應交由科研團隊現場調查。

漁護署回覆本報查詢稱,為妥善護 理本港珊瑚群落,每年均舉辦珊瑚礁普查並設立香港珊瑚白化觀察報 告系統,今年截至本月18日有4宗;而2021年至去年,本港水域珊瑚白化報告數字分別為9宗、22宗及6宗。署方呼籲市民如發現珊瑚白化,可向該署提交報告,稱會繼續密切留意各水域珊瑚情况,並按需要適當跟進。

(海岸生態直擊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