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最差已過」 地署:賣地機制毋須改 不用跟隨港鐵市建分紅 盡量減附帶條件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上個財政年度政府只賣出3幅住宅用地,兩幅流標,地價收入合共約73億元,是繼2008/09年度後最低。地政總署長黎志華接受本報訪問稱,流標主因是市况差導致發展商投地意欲和出價都較保守,但認為樓市「最差的時間過了」,賣地機制亦毋須跟隨港鐵和市建局般加入分紅等的安排,「百花齊放」是最好,另當局會盡量減少賣地條款的附帶條件,讓發展商專心興建商業項目。

明報記者 李淑瑤

上年度兩流標 歸因市况差發展商保守

黎志華表示,政府賣地機制行之有效,只不過到了市况差時,就出現了這些流標,當然每次流標之後政府都會檢視有無辦法做得更好,例如招標條款中有些東西可否再寫清楚點,或者不要掛那麼多「聖誕樹」(附帶要求)。他引述有發展商說,招標條件有時又要建條道路,又要起老人中心,這麼多東西,令計數又計多了、興建工程時間又長了。黎稱會盡可能不要將這麼多附帶的條件要求寫進去,讓發展商專心發展項目。

料原址換地不果因建築成本及息口

除上年度賣地收益未如理想,早前北部都會區有多幅原址換地未能成事。黎志華說,據他所知「死因」是價錢談不攏,但認為補地價非主因,而是建築成本貴和息口高。他說,古洞北、粉嶺北的最新標準地價也不過每呎約3000元,有一幅成交個案的補地價亦是每呎約二千多三千元,而由於目前利息高企,就算是上市公司,融資沒四五厘也借不到錢,加上建築成本似乎一直上升,每呎最少五六千元。他認為補地價相對息口和建築費不過是「豉油」。

一直與業界溝通 有意見都可商

黎又說,一直有與業界保持溝通,例如地產建設商會、測量師學會等,如他們有何意見都可與政府商討。他認為與地產商和專業人士的討論最好是就政策討論,而不是拿自己的個案出來談,尤其對地政總署的一般安排,例如交的文件可否精簡、就土地業權發放的賠償可否快一點,甚至可否以宣誓或保證金簡易處理業權可能有瑕疵或不明確之處,這些都是可商討的。

1992年加入政府政務職系,黎志華見證過多次樓市起跌,「今次是第三個周期」。經歷過SARS和金融海嘯之後的反彈,他相信樓市和經濟永遠都有周期定律,會以平常心看待高低起跌;又說物極必反,「升得太高後有調整是正常的,跌到殘的話,也一定會有人撿便宜貨」。他又稱,早年美國不斷加息,但至少現在大家不會說美國再加息,最多是說減息幅度有多大、有多快,所以認為「最差的時間過了」。

地署未來頭號工作收地 調撥近百人

出任地政總署長近4年的黎志華,下周二將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他表示,地政總署未來數年頭號工作是收地,如收不到地,其他工程部門就無地方做事,其他事情也發生不了,所以要放最多的資源,人手方面東拉西扯下先後調撥近100人做收地工作,另一方面署方亦會利用電子手帳,加快人口凍結工作的效率。

(專訪.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