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立法會通過修例增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途徑 議員關注如何把關 (19:13)

發佈於

《2023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今(17日)於立法會三讀通過,新增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途徑,其中「特別註冊/登記」要求申請者須取得大致可比擬護士管理局認可課程的資格,並可免試來港,工作滿5年可由受僱機構按護管局標準評核「轉正」。多名議員關注政府如何把關,確保醫護質素,並指政府應做好本地培訓。醫管局在修例通過後稱將配合推動有關政策,指本月及下月將分別前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作宣傳。

草案亦增設「有限度註冊/登記」護士,容許相關人士在公營醫療機構、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及其他有社署署長指明的社會服務單位等相關指明機構內工作,並賦權護士管理局透過刊憲制定其他機構提供的工作類別,允許有關機構透過「有限度註冊/登記」聘用非本地培訓護士。

法案委員會主席、醫療衛生界的林哲玄表示,業界十分重視非本地培訓護士的專業水平,指居於院舍人士多身體脆弱,需悉心照料,憂來港護士不一定熟悉本地交流習慣,並擔心院舍是否具足夠的上級護士進行監督及培訓,建議政府善用現有的護理服務,包括普通科門診、地區康健中心,為院舍聘用的有限度登記護士提供訓練及監督,或由這些機構負責聘任。選委界議員周文港促請醫管局和衛生署日後針對每宗申請個案的學歷、臨牀經驗和工作抱負作嚴格把關。

選委界議員管浩鳴關注非本地培訓護士能否進行廣東話溝通,及是否會用英文「寫牌板」,質疑修例並非解決護士短缺的「萬試良方」,建議可利用科技協助非本地護士攻克語言困難,又強調政府根本上應著重本地培訓護士,建議可考慮讓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先做登記護士,最終透過晉升階梯成為註冊護士。

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凱欣形容,單靠搶人才紓緩人手不足是「緣木求魚」,指本港一直以來「重治療,輕預防」導致醫療資源集中於醫院,導致住院需求龐大,又說最治本應是堵塞護士流失,關注醫管局有否了解過護士人手流失的原因,建議善用科技減輕前線護士的工作量,如利用智能手環監測病人維生指數等,亦要改善護士晉升階梯等。

醫衛局長盧寵茂表示,修例是為開闢新途徑引入符合專業水平非本地培訓護士來港,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及社會福利界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修例通過後會貫徹本地培訓醫護優先原則,優先聘請本地護士,並為本地培訓護士提供與本地培訓護士相若的薪酬待遇,亦會要求醫管局和衛生署以外的指定機構同樣優先聘用本地培訓護士。

醫管局歡迎草案獲通過,稱修例將有助開拓護士人手來源,維持公營醫療的可持續發展;正計劃前往不同國家和地區宣傳推廣新政策及介紹在本港公立醫院的發展機遇,吸引合資格的非本地護士來港工作,包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