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吳永輝:能否令香港與深圳樓價不要趨同?

發佈於

【明報文章】地產商陳先生曾坦誠提出「時間推移,香港與大灣區樓價某程度上趨同」,引起一時討論。可惜官員喜歡搞盛事,但對「如何令香港樓價不要與深圳趨同」卻與「好多人移民」一樣,成為少有官員公開討論的議題。就結構性移民,謝偉俊議員在立法會直指不討論是「逃避現實」。雖然香港困難重重,筆者仍相信中期內香港樓價仍會高過大灣區,但如何令香港樓價不要「與深圳趨同」,應是考驗問責官員的試題。噤聲不代表問題不會發生,只有針對問題推出對策,方是出路。

港深樓價趨同因素

樓價要看整體配套及市場環境,既有居住的價值,亦有投資的價值。如只看成交價,元朗一帶較為細(單位細小)、老(舊)、迫(高密度)、差(環境規劃較差)的樓價已跌至近300萬,已經與深圳一般樓接近,已經比福田南山兩區高級樓宇低了。樓宇因特性不能像一般貨品比較,但租房買房的每個小市民安居何處,將證明市場選擇就是真理。

港深樓價趨同最簡單的分析,便是港深同城化,市民十分容易便進入一小時生活圈(或說競爭圈)中北上消費,筆者早年曾在文章指出,交通網絡節點的互通既有互相補足之利,亦會互相競爭之弊。這兩年,除了高才通等優才之外,政府放寬畢業3年經驗的多個專業工種大學生入境,亦輸入多個行業人力。筆者近日出席本港一傳統中學名校活動,見到一批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小師弟們在一起講普通話,大家在辦公大樓都會聽到普通話,他們不少是近年來港的,其實是已經融入本地和你我一樣的香港人,這些都確認了人口結構的改變。在香港,日漸多人講普通話,兩文三語,不是壞事。只是現在外國人太少了。

樓價下跌多個因素及情况

反映住宅樓宇市場價格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回落至2016年的樓價水平,而且近日頻傳負面消息,包括展望欠佳、負資產增加、一手樓平過二手樓的樓市倒掛、大陸發展商持續出事、恐影響本地發展商、美國最近再宣布針對香港的制裁,以及人口持續移民流失、政府財政欠佳等。

從主觀的民情上看,香港民研客觀反映但官府「似乎看不到」的民情指數自通關以來持續下跌,市民對前途缺乏信心;從客觀的數字上看是政府大量赤字而賣地收入大降,以及David Webb的網站分析香港居民由2021年至今累計49萬人離境淨值(見表),加上BNO移英、永久離港取消MPF人數、可以評估多數是移民。不過,今年至7月入境增加為正值。

政策可令港深樓價不同

筆者在1991年在香港大學的碩士論文,正是研究土地規劃政策對房地產的影響。筆者當時研究般咸道及堅道兩旁樓房建築及價格,以地圖區分上下兩規劃密度分區,以統計模型得出的結論是規劃政策影響十分之大而且深遠,堅道以上是中低密度區,樓價至今都十分之貴,而且面積比較大,是富人之區;反之,堅道以下是高密度區,樓價至今都低了一截,以細單位為主,是平民之區。而影響樓價有最少20種政策工具。有興趣的讀者去地產代理的地圖搵樓看看,對上述樓價即可一目了然。隔一條街樓價都可以不一樣,做得好,港深之間樓價是可以不同的。

第4個都會區規劃及全港發展須檢討

按命名次序,原香港中心區是第1個都會區,觀塘至九龍灣稱為CBD2,已經長期暫停(或終止)的東大嶼都會是第3個都會區,因此,政府聲稱的北部都會區便是香港第4個都會區了。但看倫敦、東京、紐約,都各只是一個都會區,哪有都會區內又有大量吹水都會區的?都會區內應該有城市核心功能如金融中心、國會、法律中心、政府總部等中心城市功能。香港北部有嗎?

政府的北部都會區規劃人口曾經說是近250萬,在人口下行經濟不景下,何來這麼多人口?官員曾經提另外的人口數字,我看是在社會急劇變動下,數字要不時重新評估。

對於北部規劃,一是不應在新田大量填塘,破壞濕地,逆國家政策而行,二是新田不宜大量興建高密度30至50層高層樓宇,三是區域的規劃發展真要檢討。

香港北部樓價能否與深圳不同,表面上只是樓價,實質是政府有沒有規劃、政策、措施、能力落實「一國兩制」,令香港在社會整體、制度、土地規劃、建設環境,都能夠突出優勢,令之與一河之隔的深圳不同。

政府必須從國際都會的構成做起,包括留住港人,改善國際形象,吸引國際投資者、金融人才及科技人才,提供開放的文化及多元生活,維護人權自由,不應再有不可抗力影響自由了,更應落實普選以監督政府,及研究推出回復港人信心的措施。

一河之隔,今日新加坡樓價遠高於馬來西亞的新山市,以前香港樓價亦遠高於深圳。當然,城市環境素質不止是樓價,亦是真的。但人會用腳走路,筆者就認識住在深圳每天回港返工的朋友,所以我說北部區域的規劃發展真要檢討。

作者是民主黨發展政策發言人、城市規劃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吳永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