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中大醫學院內地擬設兩衛星中心 配合河套發展採兩地數據 冀領導臨牀研究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推動本港發展醫療創科產業,中大醫學院計劃明年初於深圳前海及廣州南沙成立兩間衛星學術中心,提供管治、策略、技術及聯繫支援,長遠發展成為臨牀測試中心,展開醫學科研。中大醫學院長趙偉仁說,中心負責為臨牀研究蒐集病人數據和樣本,與政府於落馬洲河套區的科研基建配套發揮協同效應,在河套區整合兩地數據和樣本,加快研究。他強調速度對創科極重要,「可能快人一步已經能夠成為領導者」。

中大醫學院團隊透露,正籌備在內地設立兩間衛星學術中心,其中一間位於深圳前海的深圳蛇口太子灣醫院,預計明年第一至二季成立,主打消化疾病;另一間設於廣州南沙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料明年初成立,初期提供樂齡科技與復康服務,其後展開糖尿病及癌症等慢病治療。

目標建灣區醫療科創生態系統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醫療系統)胡志遠說,醫學院目標建立大灣區醫療科創生態系統,促進該院學術培訓和發展,並與內地醫院、科研和學術機構、投資者和醫療產業等加強聯繫。他說建設生態系統「未必需要一間大型醫院」,該院將於兩間衛星學術中心訂立港式管治和制度,交流技術和分享經驗,而醫學院負責高層次規劃,不會直接提供臨牀服務,中心收益不會撥歸醫學院,故該院毋須注資。

至於中心會否拉走本港緊張的醫療人手,胡稱目前只有他和另一行政人員負責項目,不會帶走醫學院教授。他稱將透過在內地工作的醫學院博士畢業生等網絡,培訓人才並提升中心臨牀水平,符合一定水平才會展開臨牀研究。

趙偉仁稱,醫學院人力資源有限,故大灣區發展須具策略,而該院會繼續集中在港發展,「不是將全隊軍隊放上去」。他不排除兩間中心發展成熟後會擴展至其他內地地點,或透過其聯通其他醫院合作。

中大副校長兼中大醫學院一期臨牀研究中心總監陳德章說,醫學院與223間國際企業、18間本地企業及13間內地企業緊密合作,其中最缺乏內地伙伴,正急起直追,相信情况兩年後會截然不同。胡志遠說,推動成立衛星中心時,至少10間企業接洽,大部分是國際藥企總部、亞太區或內地分支,亦有內地企業接觸;又稱不少醫療企業拓展市場時,醫學院是首選合作伙伴,成為獨特優勢。

河套無臨牀設施 角色互補

位於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今年底起陸續落成,政府擬在河套區設立「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支援本港與內地臨牀試驗。胡志遠認為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的成功關鍵,在於本港院校能否在大灣區設立很多衛星中心,利用內地數據、樣本和科研團隊支援試驗所發展,而該院兩間中心將作為「腹地(hinterland)」,善用大灣區人口,並將研究帶回港。

被問衛星學術中心與政府基建角色會否重疊,趙偉仁說中心將為病人提供治療和診斷,收集樣本和數據作研究,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則無臨牀設施,而河套區內可試行數據和樣本「過河」,整合內地和本港資源,「同一個研究計劃一齊蒐集資料和病人,才能夠加快速度」。

趙偉仁稱,研究者合作很多時是從簡單醫學問題或理念出發,「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在策略上有時很多牆會阻礙我們」。他說本港人口不多,透過河套區數據和樣本互換等方式拆牆鬆綁,有助令研究成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