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周曉嵐:回望兩年施政 你感到幸福嗎

發佈於

【明報文章】今年7月1日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亦是現屆政府上任兩周年的日子,政府向市民闡述未來3年施政藍圖。本屆政府在上任初期矢言希望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針,強調當局的務實有為施政風格,為各項政策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讓市民感受到幸福感和獲得感。

兩年過去,市民如何評價政府工作,及政府施政如何令市民對香港前景有信心?

財赤下大灑金錢辦盛事 難免予人負面觀感

現屆政府上任時,香港正經歷疫後復常階段,政府期望全面復常後海內外遊客會重臨香港,以帶動本地經濟。因此當局在復常初期策劃了不少宣傳推廣計劃如「你好香港」、「日夜都繽紛」等,期望以一系列盛事活動吸引遊客,從而推動消費市道。但政府花費不少公共資源支持盛事活動後,卻無系統化評估籌備活動對於推動整體經濟的效益。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被問「夜繽紛」活動有否KPI,他回應指「KPI就係每個活動做好啲囉」。政府以公共資源籌辦活動,卻未清晰闡述活動的經濟成效,亦未考慮如何收回成本。現時政府面臨連年巨額財赤,可是當局卻在籌備盛事上大灑金錢,難免予人好大喜功、慷納稅人之慨的負面觀感。

過去兩年,市民逐漸感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疫後復蘇步伐放緩,部分經濟數據遜於預期,各行業亦要面對恢復開關後的直接競爭,這無疑令經營環境雪上加霜。今年5月零售銷售價值按年跌11.5%,今年首5個月總零售銷售價值跌6.1%,不少零售及餐飲業者反映現時經營情况較疫前還要惡劣。在經營成本上漲及市道轉差等多重影響下,不少企業未能捱過挑戰而被迫結業。

據地產界發表的《2024年第一季街舖空置分佈調查報告》,本港店舖空置率為9.6%,部分核心商業區空置率更達雙位數。店舖空置率只反映整體市道其中一個面向,私人企業開業和結業涉及眾多因素,不能單憑店舖結業反映經濟狀况。惟在核心商業區見到「吉舖」處處,難免打擊投資者對長遠經濟市道的信心。當商舖結業倒閉情况不斷出現,政府絕不應以個別事件的態度看待事情發展。

有立法會議員向商經局質詢,政府有否統計店舖結業及開業數目;局長回應指政府無統計店舖開業結業數字。數天後,特首回應有關結業潮現象,卻搬出數據指每10間結業的同時有16間開業,即開業較結業多,故他對本港經濟仍感樂觀。

特首與局長互相矛盾的回應令人費解,除了使人質疑為何一時無統計,一時又搬出對政府有利的數據,更甚的是特首對現時經濟狀况的掌握與一般市民感受到的,存在不少落差。特首把現時商店結業潮歸因於部分企業的經營模式不能因時制宜,以致未能適應疫後新經濟常態。特首的回應難免予人「離地」、漠視中小微企實際經營困難的負面觀感,對於正在苦苦經營的老闆和從業員並無幫助,亦令人質疑為何特首不能坦白承認經濟出現下行趨勢,及經濟活動減少、企業經營困難等市民共同認知的事實呢?是否承認經濟表現未如理想,便會偏離「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官方宏大敘述呢?

政府需帶領市民認清困難挑戰

過去數年香港面對政治、經濟層面多重衝擊,無疑令不少市民對前景感悲觀。作為負責任及有為的政府,除了向外宣講本港情况、「說好香港故事」,亦需帶領市民認清現時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一味唱好香港狀况,或低估負面因素的衝擊,只會令政府與市民的距離愈來愈遠,無助政府團結廣大市民共同跨越經濟下行的挑戰。市民需要政府維持社會有序運作,以持續帶動社會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政府亦需市民的支持,以落實長遠對社會有利的政策。只有政府真正了解市民需要、鼓勵市民發聲,而政府用心聆聽市民聲音,才可令市民真正感受到由治及興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者是民主黨前沙田區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曉嵐]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