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方澤:學生能力國際評估 給我們什麼啟示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3年一度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結果,香港學生在數學能力方面排名第4,科學由之前第9位稍升至第7位,閱讀能力卻從第4位跌至第11位。閱讀能力下跌,教育局新聞稿指因為研究時正值疫情,學生不在學校,難以推廣閱讀,影響學生表現。兩者是否有關連?區區沒有能力驗證,但就報告反映近年的教育發展,可略談一點觀察。

學校重視完成課程 而非學童健康

疫情斷斷續續停課和縮減課時的兩年,學習形態有翻天覆地的改變:由日常的面授課程,改為疫情早期安排工作紙,發展至預錄影片的自學課堂,其後全港普遍用軟件進行線上實時網上課堂,對學校行政和師生都是挑戰;同時,網課壓縮課堂時間,令一些難以線上教學的科目如體育、藝術等,多少有更多刪減甚至取消,課外活動更無法舉行。簡單而言,我們優先選擇課堂,而較少關注學生的閒暇和身心健康。

PISA報告有同樣發現,當中確切地提到「教育人員較着重課程目標,而非學生身心健康(well-being)」的情况,學校較關心能否達到課程目標,例如安排網課、透過網上平台管理學習內容、如何派發和收集功課等,而非學童身心健康和自主學習技巧。研究中只有13%學童指出「每日有學校成員關心他們的感受」。報告特別列舉如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荷蘭及瑞典,只有少於7%學童有被問及其感受;相較之下,在阿爾巴尼亞和烏兹別克則有40%。

疫情期間,教師和學童都忙於適應新的教學形式,同時亦各自疲於應付疫下的生活困難。區區當時也以為不少同工已盡力兼顧課堂和學生,卻原來從研究中所見,學生仍感到被忽略。箇中當然有各種業務繁忙和難以逐一聯絡等因素,但在現今回到正常教學時,仍值得我們反思。

創意思維 需廣泛吸收和挑戰常規

教育局另一則新聞稿,談及學生的創意思維表現,與OECD的平均數相若。在報告中特別提及,一般而言,其他項目表現佳的學生,在創意思維的表現亦較好。然而在捷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華台北4個地區,包括在其他項目有高水平表現的學生在內,於創意思維上,與OECD平均分數「相若或稍低」。

創意思維不是憑空而來。發展創意思維,需要學生對外在環境的觀察力,以及廣泛的探索和吸收、思考、表達,從而打破常規,在既有基礎上發展新的意念和事物。在實際教學上,引伸兩個問題:一、學生是否有充分的吸收和輸入;二、我們是否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和打破常規?

就第一個問題,在PISA的閱讀能力排名可以得到解答。考慮到疫情、難以接觸閱讀材料、科技使人的(不止學童)專注力下降和興趣轉變等,都不免影響學生在知識「量」的吸收,或在「質」方面,傾向在網上接觸零碎和欠深入的資訊。沒有深厚的累積,就難以創造。就第二點,近年社會環境轉變、課程減少討論爭議問題等,我們傾向更加保守。可能在科技教育上,我們仍很強調技術方面的訓練,惟在科學和文藝的創新思維等,似乎較少着墨,亦在繁重課業下較少空間去探索。

要詳細分析PISA結果,仍需更多分析和研究。筆者與各位分享上述數點淺見,希望帶來一點討論;也希望各位更關心學童在課程以外的發展。

作者是教育及時政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方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