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健熙:「現在是坐監呀!你以為住酒店?」 未來懲教的想像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最近在Netflix看到一套叫《自由大放送:真實監獄實驗》(Unlocked: A Jail Experiment)的紀錄片影集。該紀錄片追蹤美國阿肯色州小岩市一個拘留所(Pulaski County Regional Detention Facility)的所長Eric Higgins,在其中一個監獄設施中(H-unit)推行的一個實驗。

原本H-unit內的約40名在囚者,每天只能夠在囚室外活動一個小時,其餘23小時都會被鎖在囚室內。所長認為,長時間把在囚者關在囚室內,並不能協助他們更生;反之,若他們有較多自由及與其他人相處的時間,他們會對自己的行為更負責任,並且協助他們在獄中及出獄後的生活。他把H-unit的警衛撤離(仍有警衛在H-unit之外,亦有人長期監察閉路電視),而且開放囚室大門,讓他們在H-unit的公共空間生活,例如打籃球、聊天、打電話等;但前提是,在囚者仍須遵守監獄內的規定。

實驗過程不是一帆風順,各式各樣的摩擦、爭端、世代矛盾等持續發酵,也有違規情况出現,亦有人因嚴重違規而被調走等。紀錄片亦常會捕捉到,在囚者因為不想重返長期鎖在囚室內的情况,會努力尋找方法處理H-unit內的問題,學習與其他人相處等。

坐監並非要令人進一步受苦

我一直相信,給予在囚者更大的尊重和信任,比起一味的監管控制,會令「更生」更容易發生。我亦對世界各地較人性化的監獄或懲教系統和他們的成效,有持續的興趣。

上述片集裏的拘留設施,本身就十分不理想,一天只有一個小時活動時間,其餘時間都被關在囚室內。在這樣的環境中,很難有什麼正面思想,或對未來有什麼冀盼。開放囚室讓他們稍為自由地跟其他囚友交流,或有自己的某種生活,本來就不應該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它的特別,在於跳出了原本既有的想像與模式,容讓與原本模式截然不同的做法醞釀;實際上改變的幅度,反而是後話了。

很多時候,社會對在囚人士的觀感都十分刻板,對他們的情况比較冷漠,甚至有時候,只是有人建議改善監獄環境,都會被一句「你估住酒店呀?」或「佢坐監定享受呀?」便帶過了,根本無法進入討論。

的確,坐監不需要是享受,但坐監的懲罰是失去自由,而不是要令人進一步受其他苦。而且,若我們相信懲教系統的最大功能是除了懲罰之外,還包括協助更生,就值得繼續思考用什麼模式、有什麼配套,可以達至這樣的效果。

香港的更生人士再犯率(獲釋後兩年內因干犯新罪行而再被判入懲教院所服刑的百分比),由2000年的接近40%,下降至近年21%至25%左右。這在世界不同國家/地區中,都是頗出色的數字。不過,該數字於2016年(以獲釋年份計算)下跌至24.8%後,往後5年都在20%至25%之間徘徊,看來遇上了再減少的瓶頸。每4至5名更生人士當中有一人會重犯,相信不是任何人樂見,也使我思考如何可以再減低釋囚再犯而入獄的機率?有沒有其他地區的例子可以參考,集百家所長?

參考外地經驗

月前看到日本一則新聞:日本全國的監獄在4月開始不再直呼在囚者的姓名,而要在姓名後面加上「san」,而在囚者對監獄管理人員的稱呼亦由「sensei」變成「san」(簡單點說就是加上尊稱,兩者在稱呼上較為對等),由稱呼上的互相尊重做起。

挪威哈登監獄(Halden Prison)是近年較受注目的懲教設施。它的建築設計不像一座監獄,在囚者與監獄管理人員也不止是「犯人」與「獄警」的關係——他們一起生活、吃飯、打球、做瑜伽,希望營造平和氣氛,減少戾氣。該獄中也有不同手藝可以學習,例如修理汽車、平面設計等。

根據獄長的說法,他們的理念是在囚的人最終會回到社區,而你希望回到社區的是充滿戾氣的,還是平和的人?所以,該監獄的重點是更生,確保在囚者出獄時有地方居住和工作。他們也特別重視在囚者的家庭網絡,設有特別房間讓在囚者經申請下,可以與家人一起在那裏好好相處一天半天。

在不同地方的懲教設施中,都有類似的「家庭探訪」安排。他們認為家庭生活對在囚人士的更生有很大幫助,可使他們的生活更有盼望,在獄內的行為、態度更加積極。除了讓家人到獄中與在囚者一同過夜,也有一些是提供通訊便利,例如設立監獄內的電郵系統或特定的電話系統,讓在囚者可以更恒常地與外界(特別是家人)保持聯繫。

社會發展迅速 怎令在囚者不脫節

社會一直在發展,懲教設施的硬件也許無法不停升級而總有其限制,不過在軟件上仍有很多可以配合改善的想像。我不時都會想:如果有人被監禁20年而即將要出獄了,他出獄之後的適應會是如何?他懂得使用互聯網嗎?知道現在如何搵工嗎?懂得使用智能手機嗎?社交媒體要從頭開始,朋友又從哪裏來呢?

以上都是別處做得最好的一些案例,在香港也許不會全部可行;但在方向上,我相信那些都是可以讓在囚人士更加擁抱更生計劃的嘗試。另外,在科技極速發展、資訊量和速度都爆炸的現代社會,如何能夠令在囚者不與社會脫節,可以快速融入出獄之後的社會,相信也是比以往更為迫切的關注點。

作者是民主黨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健熙]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