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嘀嗒毛利率高 內地順風車二哥

發佈於

【明報專訊】對香港人來說,順風車既熟悉又陌生,意思是我們都相當清楚什麼叫順風車,但卻很少乘搭(坐朋友、同事的車我們叫「痴車」)。不過在內地順風車已不只是人情,而是一門大生意。提供順風車平台服務的嘀嗒出行(2559,以下簡稱「嘀嗒」)上周四啟動在港招股,集資最多2.7億元。去年公司業務在疫後急促復蘇,收入較2021年更見增長,不過經調整盈利卻仍未能超過2021年水平。

撰文 旻晞

嘀嗒早於2020年便首次向港交所(0388)遞交IPO申請,而2021年及2023年再遞交申請亦失效,其間公司遇上新冠疫情,2022年收入下跌27%,經調整盈利按年急降64%,惟至去年業績大體復蘇,至少作為公司「最寶貴資產」的月均活躍認證私家車車主人數,已重返2021年的約160萬人,連同月均活躍順風車搭乘人數亦同樣重返2021年水平的480萬人。留意是次嘀嗒來港招股,並未有基石投資者參與認購。

說司機是嘀嗒寶貴的資產,是概念,因為順風車司機並非嘀嗒的僱員,而是客人。嘀嗒業務的增長、持續,相當取決於順風車司機的規模,當月活躍司機數目愈大,平台成功配搭欲乘順風車的人之機會便愈大,令嘀嗒業務能「順風順水」。

向私家車主收服務費

按去年交易總額及順風車搭乘人次數計,嘀嗒經營中國第二大的順風車平台,順風車交易總額為86億元(人民幣,下同),順風車搭乘次數為1.3億次,按交易總額計的市場份額為31.8%,按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的市場份額為31%。截至去年底,嘀嗒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於App的順風車平台服務,若以交易額計,又以廣東、上海、江蘇及浙江為主要收入區域。截至去年底公司擁有約156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其中500萬名或32%為2023年活躍認證私家車車主;而去年每名乘客的平均月搭乘次數為2.3次,相當於2021年水平。

嘀嗒收入主要來自提供順風車平台服務,通過平台向提供順風車搭乘的私家車主收取服務費。公司亦經營智能出租車服務,重點發展由面向出租車司機的嘀嗒出租車司機App及面向乘客的嘀嗒出行App提供的網約車解決方案。簡單來說,是向出租車司機提供信息平台服務以配對乘客再收取服務費,有關業務收入規模佔公司總收入比例逐漸減少,由2021年的4.2%降至去年的1.4%,且仍在毛損狀態。

順風車平台與網約平台服務性質有相似,但本質上最大分別是網約車司機是「開工」,以車費作為謀生收入來源,其行車的燃油/電力成本、折舊、維修等都計算在內,在「斤斤計較」的情况下,要求平台的服務費率自要較高;順風車主有點類似「佛系」,買車是自用,出門「接客」純是「緣」,順道而矣,能把剩餘的運載力轉化為額外收入是「錦上添花」,故在這情况下,順風車平台收取的服務費率自然較低,或者說,收得高還有車主願意做「順風車」?所謂服務費率,即按於特定期間內、平台收取的服務費產生的收入對比順風車或出租車乘客相應支付的車費計算的百分比。招股書便顯示,去年內地主要順風車平台的平均服務費率約9.8%,而主要網約車平台的平均服務費率約為27.1%。

收服務費率雖低 毋須付大量補貼

儘管收取較低的服務費率,但正由於順風車主的特性,平台本身同時亦毋須支付大量補貼獎勵以推動司機及乘客使用量,促成順風車平台仍能保持較高的盈利;亦由於補貼較少,反之可給予司機較高佣金,以吸引更多車主成為順風車車主。過去3年,嘀嗒毛利率分別為80.9%、75.1%及74.3%的偏高水平。至於近年毛利率逐漸下跌,主要是相關服務成本增加有關,包括運維服務費以及支付予聚合平台的服務費增加、導致第三方服務成本增加;以及由於進一步提高了就順風車搭乘投保的保險範圍上限,令保險成本有所增加。

順風車佔汽車客運市場小 有發展空間

根弗若斯沙利文報告,內地汽車客運市場當中,傳統出租車及網約車分佔半壁江山,分別佔54.2%及41.4%;順風車僅佔4.4%。市場佔比少,樂觀看,是潛在發展空間龐大,報告預計,得益於宏觀經濟環境改善、城鎮化率提升、私家車數量持續增長和更多順風車利好政策推出,順風車市場將成為中國汽車客運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其交易總額預計將由2024年的371億元,增至2028年的1039億元,2024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9.4%。

市場潛在空間龐大,如上文所述,順風車的增長模式很視乎車主的加盟,而「順風車」的出現並非平台能刻意推廣便能增加,只能隨城鎮化率提升、私家車數量的增長而帶來的「潛在順風車」數量增加,提高匹配率進而提升交易總額。而這種增長寄望存有一定不確定性,因為與網約車相比,順風車亦有其局限性,由於順風車並非按需求提供的商業出行服務,且需要高度相似的出行路線,因此未必總能及時匹配、甚至根本無法匹配潛在的順風車乘客,也是說「順風車是不能強求的」,故不難理解順風車市場規模難以與網約車市場相提並論。

即使增長「不能強求」,但作為順風車平台亦不能什麼也不做,一方面繼續提升大數據平台,以科技提升平台匹配效率;同時繼續加強宣傳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吸引多車主加盟、乘客乘搭。去年集團於研發開支達1.21億元按年升36%,佔收入比重亦由2021年的7.7%增至14.9%;幸而在銷售及營銷開支方面仍能控制得宜,去年不升反而微跌,減輕對盈利的壓力。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