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銳紹:六月飛霜因鄒衍 四面湖光絕路岐——用平常心觀察不敏感的「六四」35周年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六月飛霜因鄒衍

四面湖光絕路岐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月人間膏火煎

這是借《史記》、張蠙(唐)、陸游(宋)和釋正覺(宋)的作品而成的集句詩,藉以悼念「六四」35周年。首句的鄒衍是戰國齊國人,應邀助燕昭王治國,但因讒言下獄,傳其哭聲引致六月飛霜;第二句的「岐」通「歧」,傷痛美景成為絕望歧路;第三句來自愛國文人陸游,隱喻壯志入海;第四句是佛界悲天憫人之語。只要抱着平常心、同理心、冷靜心和毅恒心,悼念「六四」是人之常情,並不敏感,泰然處之即可。

(1)反應過敏 只有反效果

──今年「六四」承接過去幾年收緊,令人感到政治氣壓低處未算低。容或官方認為有其需要,因外界關注黎智英案,47人初選案部分被告正在候判,還有「小彤群抽會」案(《基本法》第23條通過後首例),所以「敏感」。不過,可以有減低敏感的處理方法,例如決定何時立案。也許官方要突顯政治張力,於是,客觀效果不是淡化敏感,而是激化敏感、刺激民情。

──官方表示市民仍可悼念「六四」,但不能煽動仇恨和不滿。可是悼念與「煽動」的界線和話語權只體現官方權力,無法自由地體現公民權利。再看內地,官方在「六四」後一年就由「觀察反應」變為禁止悼念,對「六四」死難者家屬的壓力隨來。香港日後在「兩制」下悼念「六四」的空間如何?有待觀察。

──近年官方敏感性大增,市民反應則更成熟,平靜待之,心熱相傳,以柔對剛,反而突顯官方「為需要而動」。既然如此,官方不宜趁勢加壓,相反應伺機減壓。

──只要實事求是看問題和努力解結,「六四」並不敏感。其實不同年份的「六四」,也發生過跟中共有關的事情。1919年6月2至4日,北洋政府在「五四運動」後發動第二次鎮壓和大搜捕,當時中共還未成立,但後來成為創始人之一的張國燾和黨員夏秀峰(「五四」學運領袖)均因「演說、抗議和思想」等罪被捕(詳見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1925年6月4日,共產黨人瞿秋白(後來被蔣介石下令槍決)在「五卅慘案」後創辦中共第一份日報,名為《熱血日報》(與香港年前出現的《熱血時報》只是一字之差)。歷史何其巧合,只是角色轉移,令人感慨。關鍵是掌權者能否努力避免重複痛苦的歷史?才能真正的興利除弊。

(2)神經過敏的連鎖效應

──官方收緊,往往製造更神經質的效應。請先看我的詩:

念恩猶重俠女風

梅枝傲雪映天宮

艷顏絕代胭脂扣

芳華續世女兒紅

同舟失卻嬌銀杏

翁家再現俏黃蓉

美譽豪情驚天地

玲玉傳聲萬古通

此詩每行首字,連起來是「念梅艷芳同翁美玲」。有建制派朋友看了,馬上罵我「兩大罪狀」:(一)「俠女風」、「傲雪映天宮」實是故意引人記憶梅艷芳反對「六四」鎮壓;(二)「同舟失卻嬌銀杏」有「舟」、「杏」、「同」3字,實是隱喻鄒幸彤,替她鳴冤。

我失笑了,平心靜氣地說:翁美玲是演活女俠黃蓉的藝人,但芳華早逝,其家人把她生前的畫拍賣籌款,我請梅艷芳作為首位買畫的善長,才會寫下這詩。當時還未發生「六四」,我更不認識1985年才出生的鄒幸彤,怎可能提早寫詩暗喻?「同舟失卻嬌銀杏」,是指演技好的藝人隱退,藝壇失色;若硬要說是誰,那就說黃杏秀和蘇杏璇吧。

──我談及此事,只想說明官方的「戰鬥思維」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製造無端糾紛和爭議,就像中上環輝煌快餐店的「塗鴉事件」一樣。所以,官方必須「上樑正」而避免「下樑歪」。

(3)如何處理新舊態勢

──上述例子說明,中國政治的規律和文化仍未與現代化社會趨同。「上有好者,下有甚焉;上有精神,下有精神病;上級打噴嚏,下級當地震」,這些都是自製病情。到底是上級壓力導致下級反應過敏?還是下級因素加劇上級緊張?我想,兩者都有,形成上下交替地向下旋,死結因而更牢。

解決這問題,重點是上級認清方向和改變。過去35年,官方對「六四」的定性一度由「反革命暴亂」改為「政治風波」,但在2021年又升級為「嚴重政治風波」。定性按時勢而變,外界如何建立信心?

──有言論認為學生和群眾在「六四」前不懂進退,錯失很多機會。但官方何嘗不是如此?還封殺了很多契機。如今不妨再提解結建議,官方不要再讓良謀善策在指縫中溜走了。例如,《光明日報》前記者戴晴曾提出類似南非消除種族仇恨的「真相與大和解」;內地學者提過包括「階段民主論」的八大民主學說;我也提過「先行照顧死難者家屬」(詳見本版2022年6月1日〈六月孤魂無處訴 四時花草有恨凝〉和2023年6月7日〈淚煎血煉炎黃骨 雨潦風熬大地情〉)。容或官方有其考慮,但難道真的沒有半點建議可用嗎?

──有言論指現時國際形勢複雜,外國加速顛覆中國。我不一概否定此說,惟必須分清:內地和內部窒礙才是「六四」未能解結的主要原因,外國勢力只是趁機漁利的次要問題。倘抓小放大,或以小掩大,甚至借外打內,不是捨本逐末嗎?還會頭重尾輕和增加內耗,以致危如累卵,外國勢力不是更開心嗎?

──按目前情况,「平反六四」短期難以實現,但要撲滅「六四」的記憶和影響也不可能。有關方面大搞「冲喜活動」,也抵不過民間悼念「六四」的心內情懷。這種態勢將維持下去,要數以年代計算,再視形勢而定。

──悼念「六四」的公開和集體活動在港被禁,但必然和已經出現「槌擊水濺,遍地開花」效果。英文版的「六四」話劇《5月35日》已在外國公演。在台灣和海外悼念「六四」的活動更多,以英國為例,過去只在少數大城市出現,如今已擴展到約20個大中城市(因已有港人組織),規模不一,卻語境相同。這有如當年中共黨員被國民黨打壓時跑來香港,繼續發揮文化先鋒作用。歷史重演,地點不同而已!

可見,增加器量,解結為上。不再六月飛霜,否則四面楚歌!不要六神無主,否則四大皆空!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