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髮型屋引入AI 推介髮型預覽效果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一般相信由人工智能掀起的浪潮,會令翻譯、美術設計、攝影、廣告、編程等工作簡化,令相關工作崗位減少。但較少人留意到人工智能亦有助服務業優化顧客體驗,帶來新意和突破。有本地初創公司在這方面做了相當多開發工作,率先受惠的是髮型屋。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楊柏賢

任職運動公關的Gordon,這天來到尖沙嘴Hair Papillon剪髮,想親身試一試髮型屋借助人工智能程式改善顧客體驗是什麼一回事,同時也想為自己轉換一個新形象。只見他在髮型師Terry簡介下,對着iPad自拍相片,透過語音或手指在程式AIHairStylist輸入主要個人資料和要求「我今年3X歲,是一名男士,一名運動公關,面型是方形,想要陽光形象,不想要鬈髮,不想染髮,不想太短,請問有什麼髮型適合我?」程式隨即以文字建議了幾個髮型。

改善髮型師與顧客溝通

為了有樣辦參考,Gordon再要求另一個人工智能程式HairStyleImage生成幾幅不同髮型的相片和漫畫給他看。最後,Gordon選擇了稱為All Back的髮型,髮型師Terry操刀完成後,雙方對效果都滿意。

Hair Papillon創辦人Jack透露,大約一個月前開始使用AIHairStylist和HairStyleImage等人工智能程式,既為改善髮型師和顧客之間的溝通,也為節省時間。因為很多顧客其實都不懂得表達希望如何修剪頭髮,甚至沒有主意,因而和髮型師談上15分鐘都是有的。

八成顧客「嘗鮮」 四成接受AI建議

所以,他們便想到借助人工智能程式,讓顧客預覽一些虛擬樣辦相片,從而判斷自己與這些髮型是否相襯。通常產生到5、6幅相片後,顧客都開始和髮型師「有偈傾」。而且顧客在等候期間,也可以先觀看虛擬相片。粗略估計,採用這些人工智能程式之後,顧客和髮型師的溝通時間平均可以縮短三分之二。

近一個月,大約八成顧客會試這些人工智能程式,當中四成更會接受程式建議。其中男顧客喜歡藉此嘗試新髮型;女顧客則喜歡藉此嘗試新的染髮顏色。

對於髮型屋和髮型師來說,時間就是成本,既可節省時間,又能夠提高滿意度,Jack覺得花一些年費使用這些程式也是值得。

腦爸打:暫有50餘家髮型屋付費

開發這兩個人工智能程式的腦爸打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溫學文表示,該公司使用開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再加入數以千計髮型相片,以及一些常用的髮型字眼加強訓練。使用這些程式時,以人類慣常的用語或口脗與AI對話即可。

若沒指明,HairStyleImage會根據當時的大數據自行決定生成「人類相片」,還是漫畫或素描圖片,在最大程度上符合顧客要求。當然顧客亦可指明要生成「人類相片」,甚至以客人臉孔生成圖片。

因為HairStyleImage只在香港推出,所以該公司用來訓練的髮型相片以華人為主。未來也會加入其他人種相片,以推出HairStyleImage國際版。

AIHairStylist和HairStyleImage推出一個多月,暫時大約有500間本地髮型屋試用免費版,免費版每日限使用20次。至於收費版每日可用超過1000次,年費1600元,現有50餘間本地髮型屋正在使用,包括Hair Papillon。

除了AIHairStylist和HairStyleImage,該公司還有兩個人工智能程式HairGrowthAI和ScalpCheckAI與頭髮有關。兩者同樣有免費版和收費版。其中,HairGrowthAI可監察頭髮的濃密程度;ScalpCheckAI可監察頭皮和毛孔是否健康,並提供一些簡單建議。

Jack透露,Hair Papillon現時也有試用HairGrowthAI和ScalpCheckAI的免費版。因為有些顧客會在光顧時問他們,其頭髮是濃密還是稀疏。但他們一兩個月才見顧客一次,其實不太可能記得。所以唯有用HairGrowthAI或ScalpCheckAI幫顧客檢查一下。他更建議,顧客用自己的手機安裝HairGrowthAI,以長期監察。因為若是個人自用,免費版的用量是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