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黑水虻處理雞糞計劃8月斷纜 環署指需額外用地 改試「共厭氧消化」技術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全港每日產生逾30公噸雞糞,被運往堆填區處理,環保署去年在屯門環保園推行生物科技回收項目,試驗利用昆蟲黑水虻處理雞糞,承辦商稱試驗顯示黑水虻幼蟲除了可處理廚餘,亦可將雞糞轉化為動物飼料及有機肥料,具發展潛力,項目營運一年多已處理6231公噸雞糞,惟計劃今年8月完結。該公司在項目的投資額達8位數,冀計劃得以延續。環保署未正面回應會否延長合約,但稱緊接黑水虻先導計劃,該署將試驗以「共厭氧消化」技術處理雞糞,首階段每日處理10公噸雞廢料。

環署:用污水廠增廚餘處理力

至於黑水虻處理廚餘,環保署稱本港土地資源珍貴,該技術需額外土地,未來該署將會集中發展污水處理廠的「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提升整體廚餘處理能力。

黑水虻試驗計劃承辦商機科有限公司本月9日邀請傳媒到屯門環保園廠房,了解計劃進展,透露合約快完結,希望政府延續合約,已向環保署提出要求。環保署上周五(17日)發稿稱該署一直有透過先導計劃試驗以不同技術處理禽畜廢料,該署已成功試驗在O.PARK2(有機資源中心第二期)以「共厭氧消化」技術處理豬廢料,故黑水虻先導計劃完結後,今年8月開始以「共厭氧消化」技術處理雞廢料。

承辦商稱黑水虻技術投資8位數

日處理16.5公噸雞糞

環保署於2021年招標,聘請承辦商在環保園試驗以黑水虻處理雞糞,合約價值約2766萬元,由機科公司投得。該公司由碧瑤及庫基科技合營,合約期內以免租方式使用環保園舊廚餘廠部分用地,佔地約3000平方米,2023年正式營運。

該項目自去年2月營運至今逾一年,機科行政總裁曹渭仁稱,現時全港雞場產生約35至38公噸雞糞,機科在環保園設立的「虻舍」試驗以黑水虻幼蟲處理雞糞,現每日處理量約16.5公噸,佔全港雞糞量逾四成。

曹稱,黑水虻幼蟲生命周期僅28日,在幼蟲階段餵以雞糞,直至兩周左右,即羽化前「收割」,將黑水虻幼蟲及其排泄物分離,幼蟲烘乾成飼料,蟲糞則繼續發酵,成為有機肥料。

環團促公開成本 比較效益

環保署稱,合約原定今年2月完結,為收集更多數據,該署與承辦商協訂延長6個月至今年8月。

機科及環保署均未有透露處理每公噸雞糞的成本。對於環保署稍後以「共厭氧消化」技術處理雞糞,意味黑水虻項目將會完結,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認為廢物處理應使用不同技術,做到百花齊放效果,尤其是厭惡性的廢物,促政府將其他試驗處理禽畜及廚餘技術的成本公開,得知哪種技術較合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