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有長者被丈夫打了一輩子 再被兒子打 理大篩虐老 辨350高危

發佈於

【明報專訊】隨着本港人口老化日益嚴重,虐老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不過有些長者往往因年邁體弱、社會支持不足或「家醜不可外傳」觀念而選擇沉默。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於2021年發起「耆盼.樂活——預防虐老及支援受虐長者計劃」,透過探訪和社區活動尋找虐老個案並提供支援,至今篩查逾2300名長者,識別約350個高危個案,涵蓋身體和精神虐待等,並盼計劃能推動社會關注虐老。

「一個70多歲、已經被丈夫打了一輩子的太太,她的丈夫已經離世。但丈夫死了,就輪到兒子打她,這是我們的真實個案。」研究虐老問題多年、負責「耆盼.樂活」計劃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甄秋慧說。

「耆盼.樂活」從探訪及活動找個案

篩查2300人 逾百宗獲協助

虐老不限於身體虐待,也涵蓋精神虐待、疏忽照顧等(見表)。該計劃透過培訓社工,在探訪及社區活動尋找已知或隱藏虐老個案,並通過諮詢、家庭調解、健康管理等方式支援受虐長者;至今篩查逾2300名長者,識別約350宗高危個案,其中逾100宗已得到適切協助,情况有明顯改善。

甄秋慧指出,不少施虐者是長者的子女或配偶,而引致虐老原因很多,例如施虐者感到生活、工作或照顧壓力過大時,便將家中長者當成「出氣筒」;部分子女長大會模仿父母昔日暴力行為,以此解決問題或宣泄情緒。

計劃合作伙伴之一的耆康會,行政總監甘淑嫻指出,長者經常礙於「家醜不可外傳」,加上怕子女面對刑責及親友不體諒,即使受虐也只能忍耐,令外界難以介入及提供幫助。她說社會對虐老認知不足,很多時候人們沒有意識到自身行為是虐老。

甘淑嫻舉例,曾有長者有飯吃、有地方洗澡,卻被家人安排睡在公屋的騎樓,「風吹雨打,日曬雨淋,而那個位置只是兩塊木板疊在一起,那個老人家的高度是長過那塊木板,長年就屈着腳,在一個很不理想的環境下生活。」最終在耆康會介入下,該名長者獲安排入住院舍。

有受助長者訂立目標重拾自我

甄秋慧表示,義工會先在社區篩查受虐長者,長者只要在16條篩查問題中符合3條,即歸類為高危,團隊會在一個月內接觸該長者並提供幫助,例如社工會與受虐長者訪談,為其訂立目標,重拾自我。她說有長者訂立身體健康的目標,每日散步15分鐘,透過每天達成小目標建立信心,逐漸與家人溝通更緊密,亦多了參加社區活動,更主動預約補牙。

學者:公眾教育關鍵 反省有否虐老

甄秋慧認為,公眾教育對預防虐老至關重要,長者亦需知道有權選擇如何保護自己,家人也能反省自身行為是否虐老;另冀推動鄰里互助,若發現懷疑虐老時可伸出援手。甘淑嫻說,要讓長者明白介入是為了幫助他們與家人建立關係,而非拆散或破壞他們。計劃獲利希慎基金贊助,原本為期4年,將延長至2027年,目標幫助400名受虐長者。

6月15日是「世界虐老關注日」,「耆盼.樂活」計劃將於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舉辦由麥婉欣執導、馮素波及葛民輝主演的「關注虐老」短片《垃圾》的放映,透過多個真實故事講述受虐長者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