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紹雄:垃圾徵費 迎難而上

發佈於

【明報文章】垃圾徵費計劃引起全城熱議,不少市民認為政府推行垃圾徵費,是要在他們口袋「攞錢」;要使用指定垃圾袋、不能用平日購物得來的膠袋掉垃圾,是不環保的行為,反對聲音不絕。亦有傳媒報道,指定垃圾袋生產商收到環保署指示停產垃圾袋。究竟徵費計劃是會一拖再拖?還是會如期今年8月1日推行?暫且尚是未知之數。但4月1日的「先行先試」計劃在推行前後,已有不少迴響。

試行計劃規模小 或未能真正體驗問題

先行先試計劃是當局在政府部門、「三無大廈」(無業主立案法團、居民組織及管理公司)、安老院、商場食肆等14個試點開展實際運作,審視垃圾收費實施時可能遇到的問題。筆者認同政府「以時間換取空間」,把垃圾徵費計劃延後至8月,既有空間讓巿民適應了解,知道使用指定垃圾袋和做分類回收,也有空間讓政府找出垃圾徵費計劃實行的難處、客觀配套設施有何不足,然後對症下藥改善。

惟當局公布先行先試計劃的14個處所,每個類別大都只有一兩幢樓宇參與,鄉郊村屋又無包括在內,試行計劃規模小也欠缺代表性,未必能真正體驗到實施徵費計劃的問題。

筆者曾接觸一些商界人士,他們也曾向當局表示有興趣參與先行先試計劃,可惜署方未有回應而未能參與。筆者認為既然業界人士有心參與先行先試,當局應持開放態度,容許更多樓宇參與試行,不要令先行先試計劃「搔不着癢處」。

如今先行先試計劃實行了一個月,當局指一些有管理層人員指示員工執行的政府大廈、院舍、食肆的合規率會較高,但住宅尤其「三無大廈」參與率則偏低,私人大廈參與率亦只有五成多。即使有一些試點有八九成住戶願意領取指定垃圾袋,最終只有兩成至五成住戶實際用指定袋;另外也有巿民反映,指定袋形狀不切合實際使用情况、廚餘收集點較遠離居所等,在在是先行先試計劃希望找到的實際問題,當局應仔細研究、加以改善。

其實垃圾徵費政策的初心是減廢,並非收費。但巿民覺得政府要在他們口袋「攞錢」,足以證明當局的宣傳教育不足,政策未取得民心認同。政府過往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回收基金推行一些零散的廢物回收教育宣傳活動、資助計劃,接觸到的巿民數目始終有限。不少巿民覺得垃圾徵費未正式生效,仍抱着「事不關己」心態;到徵費計劃真正「殺埋身」,才驚覺自己未有意識要做分類回收。

法例已通過 當局應盡力前行

筆者認為要令巿民自覺地減廢,政府向巿民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教育,以及完善回收配套設施的工作是不能停步,包括增加「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及便利點的數目和開放時間、增加各項廚餘收集設施,便利巿民做各種回收工作等,才可令巿民有較大意願配合回收。

不管垃圾徵費計劃將在何日實施,又或是否分階段實行,筆者認為法例既已通過,縱推行期間遇有阻礙,當局亦應盡力理順前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紹雄]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