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體育

日系運動新貴 護身道考驗集中力 引入香港7年近50人恒常練習 下周日首辦亞洲賽推廣

發佈於

【明報專訊】源自日本的新興運動護身道(Sports Chanbara)引入香港約7年,下周日將首次主辦亞洲賽。香港護身道協會創辦人兼總教練鄭鴻亮(Kronos)認為,這次辦賽不僅是港將與各國好手切磋交流的平台,亦是推廣項目的良機,「希望有一日講起護身道,人們不會搲頭」。

文:林欣澤、圖:余瑋

鄭鴻亮2005年在新加坡初接觸護身道,一年後到日本拜師深造。他2016年10月成立香港護身道協會,該會翌年4月獲國際護身道協會認可成為正式成員。Kronos稱本港現時有40至50人恆常練習護身道,年齡分布由4歲至年過七旬也有。學員平均每周參與一課兩小時練習;另設有種子隊,為有意鑽研的學員每月額外提供一課練習,並安排「家課」加以鍛煉。他認為護身道相比其他格鬥運動對戰規範較少,讓選手有更多想像空間,「像我學過不同武術,可以把當中不同元素融合,富創意的試招」。

比賽一擊制勝 初哥隨時贏老手

諸天佛神仙,不過一劍間。護身道對戰一般除決賽採取3場兩勝,其餘均是1分制,用兵器擊中對手一次即可獲勝。Kronos稱這是模仿劍術實戰,「一擊足可讓對手喪失戰鬥力」,因此考驗選手瞬間集中力,「即使好高段位的老手只要稍不留神,絕對有機會輸給初學的小朋友。像人生一樣,稍有行差踏錯足可斷送前程」。

國際護身道協會創會會長田邊哲人主張競技本質上毋須裁判,選手被打倒時應憑「自我判斷」承認落敗。說易做難,Kronos跟練習護身道6年的12歲學員潘薏行(Constance),比賽中均曾面對堅守精神與好勝心的掙扎,後者去年出戰世界賽便因「誠實」失去晉級8強機會,她回想當刻曾質疑是否做錯決定,「不講的話仍有機會一路晉級,當下有點不開心、自我懷疑」。不過她最終被賽會頒發新設的「最佳運動員精神獎」嘉許。

第12屆護身道亞洲賽下周日在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舉行,港隊屆時將派出約40名選手主場出擊。Constance去年在世界賽伙隊友獲女子對戰團體賽銀牌。因有一股「動漫魂」而選擇鑽研長劍的她,是次亞洲賽同時出戰基本動作及對戰競技,續以獎牌為目標。另一名練習護身道一年多的13歲中二生黎一正則希望藉比賽以武會友,「認識各國朋友,互相切磋突破自己」。

培養體育精神 學員親友義助辦賽

首次在香港辦國際賽,鄭鴻亮承認物色場地困難、費用相對昂貴,幸得王錦輝中小學提供場地,以及不同界別機構提供禮品贊助等支持。他又感謝學員親友擔任義工,協助賽事行政、物流、佈置及拍攝等籌備工作,「沒有這班人,就算有場地、有選手,都不能成事」。他視這次賽事為推廣護身道的踏腳石,冀藉此進軍校園,日後舉辦學界賽。提到護身道未來發展願景,他說:「希望有一日講起護身道,人們不會搲頭;像柔道、空手道,即使人們不知實際是什麼,都知道來自日本,要着道服;日後學員說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時,別人會羨慕,自己也很榮幸成為一分子。」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