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專家證人:鄧桂思99%是乙肝復發

發佈於

【明報專訊】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乙型肝炎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昨續。腸胃肝臟科專家證人、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麗虹被重召作供,她稱考慮實驗室化驗報告和肝造影檢查等因素,鄧桂思患上暴發性自身免疫肝炎(AIH)的可能不大,超過99%機率為乙肝復發。

是次死因研訊重點在於,涉事聯院醫生為鄧桂思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沒處方抗病毒藥預防乙肝復發,有否加劇病情。涉事醫生林治崑和陳小劍傳召的專家證人、中大教授黃麗虹昨日供稱,鄧桂思有逾99%機率乙肝復發,而非出現暴發性自身免疫肝炎(AIH)。

黃麗虹解釋,要確認病人是否AIH患者,一般考慮5個因素:(1)實驗室化驗結果;(2)自身免疫肝炎的血液標誌物;(3)以顯微鏡檢驗的組織病理學結果;(4)肝造影檢查;(5)沒有其他肝炎成因。黃認為,雖然有病理學迹象顯示鄧是AIH病人,但考慮整體因素,鄧患AIH的可能不大。

醫生一方指有AIH迹象

代表兩名涉事醫生的大律師提出,根據病理組織專家崔文山報告,鄧桂思的肝組織出現漿細胞,屬AIH迹象,病發未必和乙肝有關。黃麗虹回答,病理學結果只佔5個考慮因素之一,難以凌駕其他因素,加上鄧生前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潑尼松龍」,是治療AIH的常見藥物,但鄧的病况無改善,反映鄧不是AIH患者。

澳洲專家:醫生受干擾常見

忙碌都應解說副作用

針對涉事醫生有否解釋處方類固醇的副作用,死因庭委聘的專家證人、澳洲肝臟移植專家Henry Pleass供稱,無論醫生如何忙碌,都應向病人解說藥物副作用,而服食高劑量「潑尼松龍」可致命,醫生應向鄧桂思及其家人解釋。

早前有證供指,林治崑診症時受到電話等因素「干擾」。Henry Pleass表示,澳洲醫生診症時都要接電話,亦會受干擾分心和開漏藥,「可悲地,這類情况很常見」。研訊明續。

【案件編號:CCDI 808/17】

明報記者

(死因研訊)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