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李宇軒:IPAC開會商促各國停引渡、減依賴華

發佈於

【明報專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公司涉勾結外國勢力案昨第55天審訊,李宇軒供稱《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2020年7至8月,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共召開兩次會議,希望不同國家修改或終止與港引渡協議,以及減少對華依賴。第一次會議後與IPAC性質相似的日本組織「JPAC」成立,請求中國不要肆意侵害普世價值和人權;庭上展示的信息顯示英國金融家布勞德(Bill Browder)願在制裁法案上提供協助。

因應公眾假期,法庭休庭約一周,昨重新開庭,李宇軒第12日作供。李早前提到他在2020年7月國安法實施初期向英國保守黨議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提議游說外國政府修訂或放棄與港府簽訂的移交逃犯協議,同月IPAC召開會議。

首場會議商引渡 未達共識

控方昨展示該7月3日會議的紀錄,出席者包括加拿大、英國等多國議員,目的是要求不同國家的政府公開以書面形式表明任何國籍的人都不得被引渡至香港或中國,以及透過現行法律確保不會有引渡協議或終止協議。李解釋若有國家未能修正引渡條例,便希望推動該些國家表態不支持條例,「咁就in a way(在某種方式下)可以攞到assurance(保證)」。會議上不同議員提出想法和關注,該次是IPAC第一次開會,未達共識。

同日加國終止引渡

月底日議員成立JPAC

會議同日加拿大宣布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李確認重光團隊(SWHK)發帖感謝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及加拿大公民。控方展示李宇軒與裴倫德的對話紀錄,李稱組織「JPAC」打算在7月2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日本團隊的發言人將請求日方向港人推行「救生艇計劃」和「馬格尼茨基」制裁(Magnitsky)、終止港日法律互助協定,以及阻止日本企業為港府提供援助。

李稱無JPAC崗位 只屬義工

李稱JPAC可讓日本關心中國政策的議員如IPAC般「走埋一齊傾」,請求中國不要肆意侵害普世價值和基本人權;「救生艇計劃」替遭政治打壓的港人「搵一個地方落腳」,而「日本團隊」包括在日港人組織。李稱在JPAC沒崗位,僅作為義工協助時任日本眾議院議員山尾志櫻里,例如轉寄信息和翻譯。

英金融家願助推制裁

2020年8月3日裴倫德在IPAC Telegram群組提及布勞德願在《馬格尼茨基》法案上提供援助和很有錢。李庭上稱,當時香港有社運人士欲推行制裁,布勞德亦希望制裁侵害人權的人,兩者意向一致。布勞德可提供資金,同時有相關政治人物的聯絡方式,裴倫德認為可介紹他給山尾認識。

二次會議出席者涵英法德意 羅冠聰黃台仰述港情况

約在8月3日IPAC召開第二次會議,翌日裴倫德在同一群組傳信息提及13個立法機關的22名IPAC聯合主席已開會討論對華減少「策略性依賴」,李確認出席者來自英法德意等國。當日當時已流亡的前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及前本土民主前線召集人黃台仰亦有出席,二人簡述國安法通過後香港情况。

【案件編號:HCCC 51/22】

(黎智英案)